读友:Joshua水木书华
时间:年8月28日
我对本书很失望,不建议大家读。《灰犀牛》语言平淡无奇。不过,我能理解,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解释财经事件,其实是有她道理的。
语言平淡无奇的另一个原因,我认为是考虑到目标人群。稍微有点钱,既没有时间读书,也没有理论知识储备,又需要在PPT上装一下的人群急切需要这么一本书。Bingo,《灰犀牛》来了!
这本书大部分内容对于我而言,就像“白色噪音”,过目就忘。冷不防文章中间蹦出几个新奇的译法,就像一辆逆行的车子,看得人心慌。
王丽云,何许人也?是不是赶着出版,所以把英文稿分给了兼职译者,搞得译文体例很怪呀。在第二章“遵从神谕”一节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但是,这则格言可以用来解释古代波斯王泽尔士一世(PersianKingXerxes)和他征服希腊的野心。”
对“希波战争”稍微有点知识的人,都知道泽尔士一世应该译为“薛西斯一世”或者按照《圣经·以斯帖记》的体例译作“亚哈随鲁王”。
泽尔士一世,好奇怪的名字,我怀疑王丽云是不是台湾人。更加精神分裂的是在下一页,译者在解释“泽尔士一世”是谁时,注明其祖父是居鲁士,其父是大流士。既然,祖父和父的名字都按照《圣经》的体例翻译,那为何孙子可以例外呢?
《巨人的陨落》,肯·福莱特著读友:anime
时间:年8月27、28日
我读这本小说源于五岳散人的推荐,作者笔锋犀利而细腻是所有如我一样历史迷的床头必备读物。
小说中有多位人物,跨越各个大陆国家,有来自美国的格斯,他聪明,正直,富有见解热衷于政治,是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助理。
菲茨伯爵,来自英国贵族,继承他高贵的血统及富有的家族产业(煤矿),如大多数上流英国人一般他绅士、保守,却热衷于战争,他的妹妹茉黛,却完全不同与他,茉黛有一颗同情心,她不介意阶级比自己低的人,热爱他们,关心他们,茉黛热爱政治、善于交际、富有想法,主张妇女同男子一样被社会公平对待。
艾瑟尔,作为英国底层人民的子女,她讨厌不公平,渴望自由平等,她聪明而富有想法,虽然她曾经冲动、犯错,但谁又是完美的,还有艾瑟尔英勇善良的弟弟比利,很期待后面能多讲讲他,耶稣的比利。
day2。
穷苦潦倒的俄罗斯兄弟,来自沙皇统治下的底层人民,他们从小失去双亲,哥哥格雷戈里,仅仅比弟弟列夫早一点降临到这个苦难的社会,在父母遭到迫害后承担起长辈的责任抚养列夫,他们虽为同胞兄弟,但是除了长相极其相似其他相差甚远,格雷戈里勤劳务实,善良而勇敢。
列夫比格雷戈里更加迷人,他有着令所有女孩子着迷的笑容和眼神,但是他更加轻浮,缺乏责任心。
这对可怜的兄弟很小时亲眼目睹了父母被屠杀的惨景,格雷戈里永远记得母亲最后的嘱咐:你们一定要好好活着。
他在一家机械厂工作,他从周围人的聊天中得知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国度,那里有他渴望的自由,平等,那里没有随意欺压贫苦人民的警察,贵族,那里就是美国。
他很庆幸只要自己努力就可攒到足够的钱离开这里去美国,他和列夫住在几平米的小房间里,房间只有简单的行囊,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他去美国的船票快攒够了。
有一天晚上他碰到了平基斯等几个该死的警察在刁难一个姑娘,他不禁想到了自己,于是不顾一切救了卡捷琳娜,这姑娘跟他们差不多无家可归(大概生活在这样集权统治下对我普通人民生活都这样)。
卡捷琳娜皮肤白皙,有着美丽的大眼睛和性感的嘴唇,格雷戈里将她带到了自己的住处,不久卡捷琳娜就被列夫所吸引,格雷戈里失望的打算离开,就在他离开的那天早上列夫再次闯祸(因为偷盗被发现他杀了人),他要求哥哥格雷戈里把船票护照给他你以逃脱追杀,并承诺格雷戈里自己到了美国会想办法赚钱邮递给他新对我船票。
列夫离开了,格雷戈里留下来守护,照顾列夫的未婚妻卡捷琳娜和列夫未出生的孩子。
有那么一瞬间我想劈了列夫,真希望格雷戈里不顾一切的离开俄国,抛下无耻的列夫和愚蠢的卡捷琳娜。
有时候命运就是在同所有人做游戏,游戏规则也是随时变化的。没有人知道大环境下的小人物何去何从,历史还在轮回中。
《民主的细节》,刘瑜著读友:简单
时间:年8月27日
看潘釆夫推文被安利的书。读前言《托克维尔的那场旅行》。作者在美国哥大、哈佛学习,于是有了观察的第一手资料。前言中概述了美国的政治生活是如何和每一个人发生着关系。
民主、平等、自由等抽象概念,在生活中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及它建立的政权框架之初心,又是怎样反过来影响国民性格,形成文化特色。
在前言中至少出现不下七次制衡这个词,作者认为民主并不完全是善意的,它里面天然蕴藏腐蚀性的酸,需要自由作为碱来综合。民主是协商、妥协、让步,让各方利益互相较劲,最终达成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如果缺乏自由作前提,民主也会变成民粹,成为多数人的暴力,也会沦为工具,成为专制的遮羞布。
一人一票不是民主的全貌,只要权力集中,并不受约束,就会走向暴政!权力是魔戒中的指环,足以诱发人心中的恶意失控。
制衡暂时看来是约束权力的好办法。文中说,制度就是钱,不去消费,它就是一堆废纸。不管美国先驱们,如何去制定制度,如果没有后来的民众一次又一次消费它、激活它,它也可能早被扫进故纸堆。这种民众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令我向往。
我一直纳闷,为什么我会对政治颇感兴趣。今天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我摘录一下: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公民的参政责任甚至不仅仅是为了完善政治或者社会,而是为了完善个人自身一一公共生活中对善、对真、对理性的追求,是个体自省和提升的必经之路。
相比现在,多数人选择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主动遮蔽公共生活,只顾眼前利益的态度,不谛于是在偷智力上的懒,更是公民道德的退步。
一些著名的公众事件,就是印证。本书也没有全唱赞歌,只是写了一些看见的事情,如果和你的经验有所不同,你可以多一个角落思考。
人最难之处,就是挑战自己的固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