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发现肯尼亚
TUhjnbcbe - 2022/7/22 19:08:00
公益中科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非洲,这片广袤与苍茫的大地,是人类祖先的发源地,也是无数生灵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个叫做肯尼亚的国家,那里的人们淳朴善良,那里也是世界上最容易看到野生动物的地方之一,是许多野生动物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圣地。

这个暑假,我有幸跟随中国夏令营协会主办的肯尼亚亲子夏令营(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专家团讲解)活动,领略到这个东非国家的人文魅力,以及这个国家的野生动物之美。

斑鼠鸟摄影/孙忻

对于非洲,可能许多人对她都有些许误解,觉得那里是一个炎热无比的地方。但实际上,非洲只有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才是这种感觉,其他很多地方,比如肯尼亚的温度可谓是舒适宜人,甚至在早晚的时候,你都会感觉到一丝寒意。这是因为,肯尼亚位于东非高原,平均海拔米,最高海拔甚至可达米以上,所以,即便处在赤道地区,这里的最高温度也只有26摄氏度左右,非常凉爽。正因为如此,带队的老师提醒我们要准备一些保暖的衣物,以免着凉。除此之外,肯尼亚最迷人的当属那里的野生动物了,这也正是我此番前往此地的重要目的,因此,野生动物识别手册以及望远镜,也是必备之物。最后,将简单的洗漱用品,以及几件换洗的衣物装到行李箱,便带着一颗充满期冀的心,开始了我的肯尼亚之旅。

黑背胡狼摄影/孙忻

由于我们这个团是一个亲子团,都是家长带着小朋友一起出行,因此在机场候机时,队伍非常热闹,家长们与老师之间彼此咨询着到肯尼亚需要注意的事项,孩子们则互相认识,有的相见恨晚的很快成为要好的朋友,交谈甚欢。大家都对这次的旅行抱有很大热情,我也没有例外。

红颊蓝饰雀摄影/孙忻

我们的飞机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经过几个小时到达阿联酋的迪拜机场,在这里转机,然后再飞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在迪拜机场候机的空档,各位老师与家长和小朋友们举行了一个简短而精彩的开营仪式。开营仪式上,小朋友们进行自我介绍,讲述自己的爱好,以及对肯尼亚的所有了解,很是有趣。而且,非常荣幸的是,我也成为了指导老师之一,将在行程之中作为团员的野生动物辅导老师。开营仪式之后,我们又再次登机,飞往目的地——美丽的肯尼亚。

到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已是当地时间的下午。明媚的阳光,洒在这个不是很大的机场,伴随着舒适的清风,给人感觉很是惬意。在机场外,我们见到了这次旅行的第一种野生动物——非洲白颈鸦。它属于雀形目鸦科的一种鸟类。都说天下乌鸦一般黑,看来说这句话的人一定没见过非洲白颈鸦,因为这种乌鸦就是黑白两色的,是一种城市常见的鸟类,以城市垃圾为食。这让我想起中国有一种乌鸦叫达乌里寒鸦,也是一种黑白两色的乌鸦,也常见于城市中,我所生活的北京就有这种鸟类的存在。另外,欧亚大陆也有一种白颈鸦,与非洲白颈鸦长得不太一样。

大鱼狗摄影/孙忻

离开机场,我们乘坐大巴去下榻的酒店,在路上,居然遇到了大堵车。领队的老师告诉我们,虽然肯尼亚的经济不太发达,但几乎所有富人都聚集在首都内罗毕,因此这里的车辆也很多,再加之道路不宽,所以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的状况。但让人惊讶的是,即便是堵成了一锅粥,也几乎很难听到鸣喇叭的声音,这在堵城北京是难以想象的。在之后的行程中我们逐渐发现,虽然交通状况很糟糕,但这里的人们都很遵守秩序,很少有鸣喇叭的,也很少有加塞儿的现象,而且如果遇到行人过马路,车辆也会主动放慢速度,让行人先通过,这些恐怕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在去酒店的路上,我们又遇到了另一种城市常见的鸟类——秃鹳。这种身体庞大、长相怪异的鸟类大群地聚集在树上,成为内罗毕一道独特的风景。

穿越拥堵的车流,我们终于到达了下榻的酒店。在进入酒店之前,我们的车经过严格的安检,所有行李都被拿下去检查,确认无误后才可以进入酒店。听领队老师说,在肯尼亚,越好的酒店安检也越严格,目的就是保证客人的安全。有了好的后勤保障,我们的旅行才更安心。吃罢晚饭,简单的洗漱一番,我便带着一身的疲惫,以及对于明天行程的期许,进入梦乡。

东非狒狒摄影/孙忻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开始了这次行程的第一站,著名的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这里占地面积平方公里,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相连。一进入保护区大门,我们便看到了成群的黑尾角马、普通斑马、黑面狷羚和疣猪在悠闲地觅食,远处还有一只马赛长颈鹿和一小群汤氏瞪羚。最为难得的是,在金合欢树的后面,居然还有十几头巨兽,非洲草原象!这让去过很多次的领队老师都惊叹不已,说我们的队伍真是太幸运了,居然一进入保护区就看到了这么多种动物,尤其是不常见到的象群,这让队里的每个人都兴奋不已,举起相机狂拍不止。拍过之后,我们才逐渐冷静下来,开始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每种动物的形态特征与行为。

黑尾角马摄影/孙忻

对于角马,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应该在很多关于非洲的纪录片上多次见到过它们的身影,听过它们的故事。它们就是著名的野生动物大迁徙的主角之一,是迁徙大军中数量最为庞大的动物。角马又称牛羚,属于鲸蹄目,所谓鲸蹄目,是由原来的鲸目与原来的偶蹄目新合并的一大类群,角马则属于该目的牛科狷羚亚科,主要有两个种,一种为白尾角马,一种为黑尾角马。白尾角马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地区,黑尾角马数量较多,因此较为常见。每年当旱季来临时,位于南部塞伦盖蒂草原上的角马群就会向西北部的马赛马拉草原迁徙,寻找水草丰美的地方,途中需要经过一条险峻的河流——马拉河,成就了举世文明的“天国之渡”这一叹为观止的景象。但也不是所有的角马都迁徙,一般我们说的迁徙指的是黑尾角马,而白尾角马是不迁徙的。而且有研究人员发现,在马赛马拉保护区内有一些黑尾角马群体,也是不迁徙的,这让我对这一现象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迁徙大军中,除了角马之外,还会有斑马和瞪羚等动物,它们彼此混杂在一起,无形之中可以有更多个体发现周围的捕食者,使生存几率大为增加。

疣猪摄影/孙忻

看过了这些动物之后,我们的车队继续前行,忽然,我们发现前面的几辆车加速向前开去,仿佛是见到了什么特别的东西,这让车里的人们再次兴奋起来。开到近处,居然是几只非洲狮!幸福来得太突然了。由于肯尼亚的保护区内,车辆只允许在已有的路上行驶,不允许开到草地上去,所以我本以为很难看到这些迷人的猫科动物,但没想到居然在行程的第一天就遇到了它们,真是意外之喜。

非洲水牛摄影/孙忻

这是一只成年雌狮和两只亚成年雄狮,有可能雌狮是它们的母亲。雌狮卧在地面,两只雄狮在远远的地方闲庭信步,偶尔彼此打闹一番。我们屏住呼吸,生怕吓跑了这些大猫。不一会儿,周围就围了许多辆越野车,在看了一会儿之后,我们的车很自觉地把位置让给了其他车,也让别人能近距离地观赏到这些狮子。我们的车子继续向前行驶,居然又在前方看到了两只亚成年雄狮,一只躺倒在草丛中休息,一只卧在地面四处张望。忽然,这只雄狮压低身体,慢慢地向前行进,大家都意识到它要捕猎了,便都举起了相机和望远镜,期待这一壮观的景象。果不其然,在离角马群十几米的地方,雄狮发起了进攻,只可惜最后没有成功。通常在一个狮群中,捕猎的都是雌狮,雄狮则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只有保护领地和雌狮时才会“振作起来”。但刚离开母亲的雄狮,由于还没有找到配偶行成狮群家庭,所以只能自己捕猎。有时为了增加生存的机会,往往两只雄狮兄弟会联合在一起,共同组建家庭,保卫领地,我们看到的两只雄狮应该就是这种现象。

非洲狮摄影/孙忻

一天就在这样充满惊喜的时光中度过了,在最后离开保护区时,我们还见到了一只斑鬣狗,形单影只的在草原上游荡。远方,一轮红日与晚霞交相辉映,金合欢树矗立在辽阔的草原上,悠闲吃草的动物们斑斑点点,犹如散落在人间的星星,那场面真是美极了。回到酒店,听说有的车看到了肯尼亚的国鸟——紫胸佛法僧,甚是美丽,希望我们明天也能见到。

猎豹摄影/孙忻

行程第二天,我们依旧在马赛马拉大草原上寻找动物。经过昨天的训练,我们的队员似乎对观察动物与发现动物变得更加专业了,不时蹦出各种野生动物的名称。忽然有人惊呼,远处有鸵鸟。我们赶忙让司机停下车,向远处望去。通过望远镜发现,果然是一只鸵鸟。世界上有两种鸵鸟,一种是索马里鸵鸟,一种是普通鸵鸟,我们看到的则是后者。鸵鸟是世界上现生最大的鸟类,不会飞行,也比较原始,能看到它队员们都很开心。但没想到的是,开心才刚刚开始。随着车辆的前行,我们发现了一只躺在路边树丛中休息的猎豹,在它的身边,是一只刚刚被捕杀的瞪羚。这只猎豹大口地喘着气,警惕地注视着周围。在非洲草原,还有另一种豹,就是花豹,亦称金钱豹。但它们比较敏感,而且经常被其他大型猫科动物欺负,所以不常见到。

豹摄影/孙忻

但我们的这次行程就是“Nothingisimpossible(没有不可能)”,就在下午,我们便与花豹不期而遇!这只花豹卧在树上休息,身上的斑点格外清晰。花豹遍布非洲与亚洲,在中国我们习惯称为金钱豹,就是因为它身上的斑点酷似古代使用的铜钱,故而得此名。而猎豹的斑点为实心,而且脸上有两道明显的黑色“泪痕”,这也是两者最为明显的差异。猎豹是跑得最快的动物,它捕猎所依靠的也是速度。有研究表明,猎豹捕猎时的速度可高达-千米/小时。但其不善于长距离奔跑,如果短时间内捕捉不到动物,就只能放弃。因为猎豹在高速奔跑之后,呼吸会变得异常急速,体温迅速上升到40摄氏度,几乎达到生理极限,因此它必须将体温降下之后,并且恢复体力,才能进行下次捕食。

看完了两种大型猫科动物,我们前往出现“马拉之渡”的马拉河。这里并没有出现壮观的天国之渡,不过并不遗憾,因为我们看到了懒洋洋的河马和有着冷酷外表的尼罗鳄。这些河马挤在一起,无惧大大的太阳,舒适地享受着阳光浴。在它们身上,有许多红嘴牛椋鸟,这些颜色鲜艳的小鸟常出现在河马、非洲水牛和角马等动物身上,以它们身上的寄生虫为食。除了牛椋鸟之外,我们还看到了许多其他种鸟类。比如栗头丽椋鸟,这种漂亮的小鸟在肯尼亚几乎随处可见,多得像国内的喜鹊一样,真是难以置信这么漂亮的鸟类居然这么常见。还有蛇鹫,亦称鹭鹰、秘书鸟,这种鸟也是一种奇葩的种类,主要以蛇类为食。它捕食时,会腾空飞起,然后大力地向下踩去,将猎物踩死。不得不说的是,我们在行程的第二天终于看到了肯尼亚国鸟紫胸佛法僧,它也是印在我们营服上的鸟类之一。

河马摄影/孙忻

行程第三天的清晨,我们在酒店的房屋旁看到了两只可爱的柯氏犬羚。它们趴卧在草丛中,安静地注视四周。为了不打扰它们,我用望远镜远远地看了一会儿便离开了。我们将前往另一个保护区——纳库鲁国家公园。进入保护区,首先看到了一群水羚。没走多久,便看到了一大群非洲水牛。这种动物性情凶猛,在草原上连非洲狮都不敢轻易招惹它们。在道路两旁,不时出现一群群的绿猴和绿狒狒。说到绿猴,就不得不提到艾滋病,据说当年就是因为某些非洲部落有食用绿猴的习俗,也可能是黑猩猩捕食绿猴,再通过黑猩猩将艾滋病的早期原始病毒传染到人类身上的。

绿猴摄影/孙忻

我们的车辆一路前行,开到了辽阔的纳库鲁湖边。所有队员在这里都下车,欣赏这漂亮的湖景。这时,不知是谁说了一声,有犀牛,只见许多人都奔向一个地方。顺着那个方向望去,远远地,果然是一头犀牛,经过仔细辨认,这是一头南白犀。非洲有三种犀牛,即黑犀、北白犀与南白犀。黑犀又名尖吻犀,是因为它的吻部很尖且能伸缩卷曲。它数量稀少,仅存几千只,被IUCN评为极危级别,而且由于它们喜欢生活在树丛与草原交界地带,因此很难见到。白犀又名宽吻犀,吻部宽大且扁平。白犀分为南白犀和北白犀两个种,南白犀数量较多,但北白犀目前世界仅存五头,这其中只有一头雄性,且年事已高。不过科研人员们仍没有放弃,将这头名为“苏丹”的雄性北白犀24小时保护起来,并将犀牛角割去,以确保它的安全。正是由于人类对于犀牛角的贪欲,才导致这一美丽的生灵遭受如此的灭顶之灾,真是可悲。非洲有一个词叫“BigFive(非洲五霸)”,就是非洲大陆上五种比较霸气的动物,即非洲象、非洲水牛、非洲狮、猎豹和犀牛。至此,“非洲五霸”全部看到,真是不虚此行。

南白犀摄影/孙忻

行程第四天上午,我们来到了地狱之门国家公园。地狱之门位于东非大裂谷,是由火山爆发形成的。小朋友和家长们徒步穿越其中的一段,他们彼此帮助,留下欢笑的同时,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下午我们来到了纳瓦沙湖,这是肯尼亚境内唯一的淡水湖,湖面景色宜人,更重要的是,这里简直就是鸟类的天堂。刚到湖边,就看到了一种外表独特的鸟类——锤头鹳,因其头部形如锤子而得此名。再放眼望去,粉红背鹈鹕、白鹈鹕、噪鹮、圣鹮、黑胸距翅麦鸡、黄翅白池鹭、小白鹭、中白鹭等各种鸟类专心地觅食,丝毫不介意周围的人群。为了能更近距离地感受纳瓦沙湖的风光,我们立即乘船游湖。湖边一些枯死的金合欢树上落满了长尾鸬鹚与普通鸬鹚,浮水植物上非洲雉鸻小心翼翼地行走,湖心成群的红瘤白骨顶聚集在一起,仿佛在商议着什么大事。最惊叹的,就是这里的猛禽——非洲渔雕,又叫吼海雕、鱼雕,它们叫声响亮,每当发现猎物时,便从树上腾空而下,挥动着巨大的翅膀,冲向水面,抓起猎物的瞬间,激起阵阵水花,真是让人过目不忘。除了大型捕鱼高手,岸边的树上也潜藏着小型的捕鱼高烧,各种翠鸟和鱼狗,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鸟类。

非洲渔雕摄影/孙忻

行程第五天上午,我们前往内罗毕市区周边的长颈鹿中心。这里是肯尼亚境内唯一一处允许投喂野生动物的地方,它们所得到的所有收入都将成为非洲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的资金,非常有意义。这个中心周围定居着几头罗氏长颈鹿,游客们可以近距离地观赏这些大个子,而且还可以领取免费的食物,喂食喜欢的长颈鹿。肯尼亚境内共有三种长颈鹿,分别是罗氏长颈鹿、马赛长颈鹿和网纹长颈鹿。罗氏长颈鹿和网纹长颈鹿的斑纹比较相似,但罗氏长颈鹿的“小腿儿”(实为掌骨部分)为白色,因此也俗称“白袜子”;马赛长颈鹿的斑纹呈现不规则的形状,因此很好区分。

罗氏长颈鹿摄影/孙忻

马赛长颈鹿摄影/孙忻

下午我们来到了内罗毕国家博物馆,这个博物馆虽然整体面积不大,但建筑风格完全继承了英国的博物馆风格,很有古典气息。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鸟类标本展厅,虽然展柜很低,但里面的标本都很精致,而且具有强烈的传统标本馆的韵味。里面的人物介绍以及人文知识也非常详尽,是去肯尼亚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现肯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