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换季,医院的儿科门诊就每天爆满,医院大门,如何尽量做到「孩子少受罪,父母少花钱」?看看这一篇,可不只是省钱。(部分想法比较主观,大家就当看故事,酌情参考~)?对医院的选择我个人医院/医院的特需门诊。好处很简单,服务好。服务好最关键体现在:医生会更认真听你讲话,会仔细回答你的问题。(没有说普通门诊就不好的意思)其次是,效率高。私立医院不比医院的大流量,在需要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看诊数有限;医院,都会涉及到做检查,大概率上,会比普通门诊快一些。例如我们今天的血常规和拍片,都在20分钟左右就拿到了报告。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更高,尤其是医院特需门诊,医生还是那个医生,普通门诊费可能几十块到了特需就翻倍,看个人如何考量了。我个人绝对不会去的:小诊所。不是说小诊所就一定不好,也不排除小诊所有好医生,但,这是个概率问题。万一出个医疗事故,那可就丢大了。医院(都是私立)的号:医院(在当地口碑不错)/医院特需门诊(离家近、有从医的邻居推荐)虽然在整个大西南,医院是响当当的大哥大,但从犀牛出生这三年多以来的数次看诊经历,它在我心目中已经跌下神坛。(仅代表个人)?对医生的选择很多人在挂号的时候都喜欢挂「老专家」或「主任医生」,觉得头衔高、经验丰富,虽然挂号费动辄1、但想着能一次到位也就认了。有医院任职经验的狮子一般都让我挂主治医生就好,原因如下:?老专家由于经验丰富,更适合看重症、疑难杂症,普通这些小病小痛的……只能说,杀鸡焉用牛刀。
?老专家确实经验丰富,但因为他们的职称已经到顶,大部分都会失去对医学信息的更新需求,而医学恰恰是信息更新迭代最快最频繁的一个学科;
?一个科室最大的官儿就是主任和副主任。大部分情况下,主任主要负责科内的行*事务,坐诊更多的其实是副主任医生和主治医师;
?主治医生是我们挂号时看起来“最弱”的一个title.但大家知道吗……主治医师最差也得是硕士,博士后的主治医生更是一大把,儿科这些基础疾病,随便都能搞定。并且他们因为年轻、因为有对升职称的需求,会不断的学习,更新学科信息,(可能)比大部分老专家更循证。
?所以,对比动辄1、的专家号,少一个0的主治医师号,它不香吗?我们这次看的医生也挺值得推荐:??李医生非常耐心倾听我所有的疑问,且认真解答。??50RMB??宁医生会带着我一起看孩子的病情,例如在检查扁桃体的时候会告诉我“你看,这就是Ⅰ度充血的症状”,检查鼻腔的时候会跟我说“你看他的鼻涕会黏成丝状……(具体我忘了)”,还会详细跟我解释犀牛的「腺体肥大」是个啥意思腺体长在哪为何会影响呼吸,最后还会主动跟我交代很多针对他这种情况的日常护理方式。??50RMB?就诊过程中这两点一定要问明医院及特需门诊的好处之一,就是医生有足够的时间跟你把话说清楚。但知道「问什么」以及能「问明白」,是建立在对病原理有一定的了解之上,否则,可能连该问什么都不知道。问清楚每一项检查「WHY?」上午在李医生门诊,她开出了两项检查,一项是血常规,一项是DR腺样体拍片(我要求的)?即便知道查血常规是门诊的常规操作,我还是会问“做这一项检查的目的是?”,李医生回答:她通过听肺音已经基本排除肺炎,但怀疑有支气管炎,所以需要查血确认;?犀牛一直有疑似腺样体肥大,为什么是疑似而不是确诊,因为我之前为了避免「过度医疗」而斥巨资(首诊费!)带犀牛去卓正问诊时,当时医生说拍片不是最佳方案(可能会看不清)通过鼻腔镜才能最终确认,但需要打麻药以及孩子的配合,所以一直没做这项检查。今天也向李医生提出了这个疑问,她给我的解答是:拍片比鼻腔镜更准确。OK,那就拍~因为我确实很想知道他是否有这个问题,以及严重性。(结果还好)问清楚开出的每一款药「WHY?」当李医生在说要开易坦静的时候,我立马就???等等,我明明记得裴医生呼吁过很多次不要给孩子用易坦静,便直接跟李医生表达了不要易坦静,她也认可说OK现在确实有类似的说法。??为什么不建议用易坦静???孩子咳嗽有痰,不用易坦静用什么?以上两篇是裴医生的原文,所以还好在平时就有相关知识积累,关键时刻这就用上了;宁医生确实是经验丰富的老医生,每一款药都大概解释了一下,虽然没听清药名我也小鸡啄米点头。结果拿到单子一看,全是中成药……咱也不懂啊,突然灵光一闪,大部分不好的药都被裴医生曝光过,不如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