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犀牛日,说到犀牛,你听过倒吊犀牛吗?
前段时间,搞笑诺贝尔奖交通运输奖新鲜出炉,这个奖颁给了研究直升机倒吊黑犀牛的科学家们。
倒吊犀牛实验现场
图源:参考文献2
为了研究倒吊犀牛的方式会不会危害犀牛健康,专家们找来十几头黑犀牛做了实验,证明这种方式并不会伤害犀牛。
“倒吊犀牛”其实是一种保护犀牛的手段。保护犀牛的工作者们会通过直升机倒吊犀牛,将它们运到没有盗猎者且适宜生存的新家。
世界上仅剩的5种犀牛
图源:wiki
如今的犀牛仅剩五种,面临着灭绝的危机。但谁能想到千万年前,犀牛曾是一个形态各异的大家族。
南白犀
吕泽龙摄于上海动物园
演化之初:争议?
犀牛虽然名字中有“牛”字,但实际上属奇蹄目,近亲有马和貘。有学者提出犀牛是貘类的一个分支,并认为始新世的貘犀是从貘到犀牛的过渡类群,也是犀超科的祖先类群,不过这个说法仍有争议。年描述的貘犀骨架图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现代的巴西貘,也称低地貘或南美貘吕泽龙拍摄于北京动物园可以确定的是,貘和犀牛早在距今万年前的早始新世甚至更早时期就分家了,而没有争议的早期犀牛——蹄齿犀类是在万年前出现的。在千百万年的历程中,犀牛开始了“疯狂”的演化。今天犀牛所在的真犀科,还有巨犀科,两栖犀科等类群都是犀牛家族的典型代表。巨犀:超级陆兽
渐新世时期,大地之上占据最大体型和最高海拔的并非长鼻目的大象和鲸偶蹄目长颈鹿,而是奇蹄目家族的巨犀。巨犀属于犀超科下的巨犀科。上海自然博物馆1F生命长河展区的巨犀早期的巨犀,比如中始新世万年前的始巨犀,体型相对没那么大,但是之后逐渐变得更大,脖子更长,这使得它们的身躯看着既像犀牛也像长颈鹿。同样面临着灭绝危机的长颈鹿图源:pexels今年发现的新物种——临夏巨犀的肩高超过了4.8米(已经和长颈鹿相仿了),加上长长的“天鹅颈”后,头顶高度可达7米。这些长脖星人爱吃树叶,拥有适合取食树叶的低冠齿。长相奇异的两栖犀和跑犀
两栖犀科是一类特别的犀牛,它们长相既像貘也像河马。两栖犀科下面有两栖犀属、巨两栖犀属等多个分支。其中,两栖犀属生活习性类似于河马,平时生活在水中,饥饿的时候上岸觅食较嫩的植物枝叶,具备与河马相似的锋利犬齿和体型。而巨两栖犀属的体型就比较大了,甚至可以长到四吨重。两栖犀复原图图源:wiki中国古动物馆的巨两栖犀头骨吕泽龙摄比起两栖犀来,跑犀科的跑犀长得就更不像犀牛了,它们不仅个子小(身长仅一米),腿也比较细,瘦小的身子让它看起来像头小黑驴。它们的四肢和貘一样,前脚四个脚趾,后脚三个脚趾——这是奇蹄目的原始特征,身体结构适合快速奔跑来躲避捕食者。跑犀图源:wiki跑犀和两栖犀这两类没有角的犀牛,在始新世,渐新世扮演着类似于今天鹿类到羊群、水牛和河马一样的生态位角色。它们在当时的欧亚大陆和北美都有分布,在我国北方多个省份的始新世地层,也发现过两栖犀科很多种属的化石。“香肠嘴”的无角犀牛
到了中中新世和晚中新世时期,大唇犀繁荣起来。这类长着发达嘴唇的犀牛没有角,下颌骨吻部向侧面扩展,且带着锋利的獠牙,上唇类似于今天的貘,可以把草叶卷到獠牙上进行切割。大唇犀头骨图源:sohu它们有力的上唇和獠牙组成了非常有效的取食器官,上门齿退化,当吃掉的食物被送到口腔后部的时候,就轮到高齿冠的臼齿来磨碎食物了。此时环境干旱的地球已经有了大片草原,而大唇犀也依靠着草原上坚硬且高纤维的青草为食。它们为了吃草而演化出了缩短的远端肢骨,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身体高度。维氏大唇犀复原图图源:baidu这类犀牛在晚中新世之后就无了踪影,去向成谜,从此化石记录中,有角的犀牛就多起来了。板齿犀:史前巨型独角兽
晚中新世大唇犀衰亡时,板齿犀则从中国的西北地区走了出来。它约在万年前就和现代犀牛所在的支系走上了不同的演化道路,成为一个独立的类群—板齿犀亚科。陕西省的中华板齿犀头骨及其复原图图源:参考文献9早期的板齿犀亚科,有着同现代犀牛类似的鼻角,但在之后的演化中角不断变大且上移变为巨大的额角。晚期出现的板齿犀属已经长有额角,头骨上额角处还可以看见肉瘤一样的高凸。板齿犀是在巨犀灭绝之后,为数不多在陆地上体型超过中大型长鼻目的动物了。更新世的西伯利亚板齿犀体型可以比肩今天的非洲象。《神奇动物在哪里》中喷射毒液的巨大角毒兽就是以板齿犀为参考原型来设计的。电影里的角毒兽图源:news.i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