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灼见共享用工是一个伪命题,灵活用工才
TUhjnbcbe - 2021/7/9 12:28:00

导读

鼠年似乎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让《奇葩说》里奇葩星球上的“重启键”置于现实生活中考验着我们。

一个疫情的爆发,加上潜伏期的延长,确诊人数还在每天上升,确切复工之日始终不明朗,几乎让企业和个人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盒马鲜生,一个独具创新的“共享用工”跨行自救之举,让很多人开始反思日常企业管理中暴露出来的习以为常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如果说引发此次疫情是个激活了灵活用工自救模式功能的“黑天鹅”事件(即意外的、重大的事件),那么同样正是因为灵活用工模式的紧急启用让日常企业管理中各项“灰犀牛”事件暴露无遗。“灰犀牛”一词出自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米歇尔·渥克撰写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指的是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那么,在“黑天鹅”事件中启用的灵活用工模式是否可以同样应对企业管理中的“灰犀牛”事件呢?我们不妨通过以下对灵活用工的三个问题来思考:

是否可以及时解决企业居高不下的用工成本?

此次疫情将各大企业用工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集中凸显了出来。虽说很多企业早在疫情前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也试图从人员精简、流程再设计的角度去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但往往不愿意从企业薪酬结构、绩效管理体系上合理优化企业用工成本。

企业管理者不想改变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薪酬结构、绩效管理体系的调整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若在一个大企业中,本身企业组织结构比较复杂,所需的调整周期非常漫长,往往跟企业实际发展的节奏不同步,结果经常发现花了时间精力来做薪酬结构和绩效管理体系调整,结果发现对问题解决的响应速度远远落后于新问题涌现出来的速度。

于是,薪酬结构和绩效管理体系调整则成了企业日常管理中的“灰犀牛”事件,明知道它的存在,但因为改变起来太过麻烦而让人内心抗拒不想正视。此次疫情的发生,加上这样巨大而又容易让人“鸵鸟”的隐患,把企业用工成本的根本原因暴露了出来,让企业管理者不得不直面平日里不愿面对的难题。

启示

灵活用工降本增效、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灵活用工模式以劳务合同形式约定了企业与个人之间的承担合作关系,灵活性地将个人不必变成企业的固定负担,打破了传统而又僵化的劳动关系,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给企业运营管理带来了新思路。如果在日常企业管理中引入灵活用工模式,那么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也是不难想象的。

是否可以动态调整企业用工结构?

如果说及时调整企业用工成本针对的是传统劳动关系的情况,那么动态调整企业用工结构则是从企业与个人用工模式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换句话说,就是可以从企业与个人存在的所有关系入手。

灵活用工模式在动态调整企业用工结构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将“颠覆传统劳动关系”的理念引入企业用工结构调整上,不再将企业与个人关系。盒马鲜生“共享员工”计划,将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外包、劳动派遣等这种用工过程中仍涉及完整劳动关系的用工模式从灵活用工的概念中剥离出来,让灵活用工模式运用的场景更为灵活多样,不再把人固定在一个地方。而对“共享员工”采用劳务合同确认的方式定义了盒马与“共享员工”双方的关系,是约定的劳务合作或业务合作关系。

盒马鲜生的“共享用工”计划让我们看到了灵活用工在应对紧急、突发、意外、重大事件时快速响应的灵活性,也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灵活用工模式在动态调整企业用工结构上的灵活性。

启示

灵活用工有助于优化企业用工结构

盒马鲜生“共享员工”灵活用工模式在疫情下的运用让日常企业管理中的人岗资源不匹配的问题暴露了出来。通常这类人岗资源不匹配情况往往因为循环周期较短而不易被察觉(因节假日与工作日无缝衔接而影响不显著),但此次疫情的意外出现让到岗时间的确定性无法预知。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企业当前的用工结构:企业与个人之间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劳动关系,人岗资源供需匹配不必拘泥于同行业同领域。

灵活用工模式是从企业与个人双方的具体实际需求出发、以遵从企业和个人双方实际用工场景为原则。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站在企业整个业务与岗位需求的角度,运用灵活用工模式调整企业用工结构,从而推动企业业务结构动态调整。从这个角度来说,灵活用工模式赋予企业和个人更多的自由度,缓解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束缚关系,让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更为良性化,组织更自由高效。

是否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

受到本次疫情的影响,所有人都不得已被“禁足”在家或被“圈禁”在某个区域,想出远门工作却又出不出去,想在家工作却又没有机会,陷入两难境地。而灵活用工模式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企业和个人,由企业在平台上发布任务订单,个人从平台上接单完成任务,双方网上“不见面”对接,完成收益结算发放一系列流程。这正是新型灵活用工模式的亮点。

疫情爆发让常规面对面的工作变得异常危险,也暴露出当代企业业务模式和工作模式依然重度依赖线下,并没有对线上线下模式进行合理设计与调整,因而容易遇到“黑天鹅”事件而措手不及。事实上这就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脱节问题,也就是企业现行发展没有充分结合互联网技术,没有合理布局线上和线下,而导致一旦一路不通则全面陷入僵局的状态。

当然,导致线上和线下未能同步发展的原因在于对平台系统的投入是个漫长的过程,成效并不能做到立竿见影,而且同样也是一笔无法预计未来的成本,加上受到人固化习惯的影响,往往流于形式,不了了之。此次疫情的影响让互联网平台用工模式成为各大企业用工未来的发展重点。

启示

灵活用工与互联网平台结合将成为常态

疫情下灵活用工模式的运用给企业线上用工模式带来了启发,让企业管理者思考除了与个人建立传统线下雇佣关系外,还可以通过在线上平台触达个人、实现对任务的定义、实现与个人的业务合作。这种平台化模式的日趋完善发展将不仅在企业解决招工、用工成本上为企业松绑,而且将在用工安全性上体现着更大的优势。

因此,定义为互联网平台的灵活用工模式应当成为企业未来用工模式的主流,为处在困境中无法开工的企业开辟用工新思路。

写在最后

请注意,我们所说的共享用工,只是疫情突发状况下的偶然行为,这种行为我们跟提出需求的几十家企业在探讨细节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障碍和困难,而这些困难是让共享用工只是一个短暂的概念,或者说只是一个伪命题。共享用工随之带来的审批流程慢、人员流失率高、企业文化难融合等问题更暴露了这种模式的弱点。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颠覆性用工一定是回归平台化的灵活用工理念:平台化、业务流、多头就业、后市场服务、结算、财税等,能真正解决企业核心需求的模式。“拼个活”灵活用工平台正是基于当前企业管理的新情况新形势而创立出来的,兼顾了企业管理中所遇到的“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推动中国灵活用工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疫情这个“黑天鹅”事件并不可怕,但由此反思企业管理中“灰犀牛”事件的应对是否到位才是当前运用灵活用工模式对我们企业管理的意义。在企业运营管理中,我们应该要完善日常管理,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让“黑天鹅”飞不起,让“灰犀牛”冲不动,才能尽可能让企业远离危险之境。这才是当代探索灵活用工模式的意义。因此,灵活用工并不是一种应急性的用工模式,而是一种系统化的用工管理模式的搭建,能有效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文:小拼姐原创图:来自网络)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灼见共享用工是一个伪命题,灵活用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