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年1月30日中午,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民投)于年发行的第一期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16民生投资PPN)仍未到达债权人账户。
这期债券的约定到期时间是年1月29日,规模30亿。
昨天下午,相关人士告诉银角大王,“他们通过海外卖地筹集资金,并且已兑换成人民币,只等着兑付,不会违约”。
当晚七点,海外固定收益研究机构ReddIntelligence发布了包含类似内容的报告,“(中民投)出售了一些海外土地”,“这笔款项在下午五点左右到达公司账户”。
互相印证的信息并不一定指向真相,因为两者也许来自相似的信源。
最新的消息是,16民生投资PPN的兑付或会延迟两天,这一说法来自中民投内部。
此前就有传言,交易商协会给予了这次兑付三天的宽限期。
一周前,财新传媒的《危局中的中民投》把这家民营航空母舰推向风口浪尖。
与其说是“黑天鹅”,一位大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倾向认为,把所谓中民投的危局叫作“灰犀牛”更为贴切。
年,时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民生银行(606.SH)董事长的董文标心里就有了一张这艘民营航母的草图。
“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很好的事情,中国家大型民营公司,每家民营企业出一个亿,就是个亿,成立一个中国民营企业投资公司,叫中民投”。
成立之初的中民投负担轻(资产负债率仅26%),有上层背书(国务院批准、全国工商联发起),又适逢年开始的融资环境大宽松。
当时的中民投,更多的是在支援部分股东,而非相反。
亿达中国(.HK)、阳光城(.SH)、乃至最终未果的伦敦新国际金融城,这些项目背后,都能找到中民投那些民营企业股东的身影。
年末,债市突变,融资利率和难度都直线跃升。
年末,中债AAA(中民投主体评级为AAA)三年中票到期收益率陡增到5.3%,中民投当时发了一期公司债,“17中民G1”,规模是基础10亿+超额40亿。
最终发行规模是44.8亿,发在了上限7%。
如果这还不能说明问题,那么年7月发行的“18中民G1”则明显反应了投资机构的谨慎。
18中民G1的基础规模10亿、超额30亿,一度由于需求不如预期延期发行。
在期限设置更有利投资人的条件下,仍只发行了10亿,票面利率7.5%,彼时基准曲线的参考利率在4%。
早在年,中民投内部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中民嘉业投资有限公司(中民嘉业),中民投旗下最重要的控股子公司之一,向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人寿)在内的三家企业进行了增资扩股。
相应的,中民投对中民嘉业的持股比例在年末降低至78.6%。
年末,这一比例进一步降低至62.6%,对应的少数股东权益为亿,可以理解成新进股东为中民投释放的资金体量。
中民嘉业是“房地产业务的主要子公司”,盈利能力也在各版块中居前。
随着中民投对地产业务热度的逐步降低,官方对中民嘉业的描述也不再围绕“地产”二字,而是“专注于高成长产业的投资运营平台”。
“中民嘉业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