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艺元
新肺疫情,如一只罕见的“黑天鹅”,在19年与20年交接之际,扑面飞来。
大年初五,我不得不下楼买些东西。一座接近一千五百万人口的城市,夜幕下,几乎空无一人。
新年的广州
突然,一辆救护车呼啸而过,继而停在某栋楼下,人声骚动。我从便利店出来,刚好有人抬出来了,好像是老人在家晕倒了。
我想那一夜那家人,除了担心老人家的状况,还担心感染新冠肺炎。
在疫情期间,又有多少人因为怕交叉感染,医院而延误病情呢?
2月24日,一位武汉朋友发出的消息:
新冠肺炎突如其来,传染性强,在最短时间内,我们尽最大努力、用最多资源去遏制,无可厚非,甚至再合理不过了。
但也让相当大的一部分病患被忽视了。
在“黑天鹅“面前,人们常常忽略“灰犀牛”。
因为“灰色的犀牛”太正常,太常见,比不上“黑天鹅”的特殊。“黑天鹅”更容易抢占人们的注意力,更让人们恐惧。人对未知的、有危险气息的事物和环境,本能地产生恐惧,比如在完全黑暗的空间里待一段时间。
有这么一组疾病的数据:
相比突如其来的疫情,即使大病的风险更高,却更容易被忽视。心梗、癌症等等的大病,受重视程度还不如痊愈率更高的呼吸肺病。
大约一月中旬,春节前,疫情还没全面被重视的时候,已经有医生朋友问我,咨询我关于百万医疗的购买,有没有职业限制等等问题。他希望给自己加份保障。
隔天对于新肺治疗费用的报道出来了,国家反应有力而坚决——新肺确诊之后治疗费用由国家兜底。
这位医生朋友犹豫了。
我当时反问他,“你就为了这一次疫情买保险吗?”
疫情这只“黑天鹅”被重视了,“灰犀牛”(其他更高发的疾病隐患)依然习惯性被忽略。
买保险并不是为了应对一时的问题,而是解决一辈子的保障问题。就拿疾病风险来说,将伴随着我们生命直至终点。
很多危机问题,发生概率高,影响又大。这些问题,明明越早处理,损失就会越小,还是有人选择无视。
你不难发现,我们之中不少人都是如此的态度:
否认逃避
牙医说至少每年洗一次牙,
多少人做到呢?
我爸爸牙齿不好,硬一点的食物已经吃不了。而且需要种牙,治疗漫长,少说也花了好几万。
我陪着他治疗,深知牙齿重要性的。在拔智齿的时候,医生也告诫我要定期洗牙。
定期洗牙最大好处是,可以预防牙齿大部分问题,比牙齿坏了再治,实在是经济实惠又省事。
但,经历过洗牙的朋友,应该知道不仅满口血腥和药水味,还要忍受吱吱的机器声。只是想想,我牙齿就开始酸,怎么都不想白白地再经历一次。
也许这就是人逃避痛苦的“鸵鸟”心理吧。
但是,我婆婆是牙科护士,抵不过她经常“提醒”,我硬着头皮去洗牙了。事后发现“真香”,第二次第三次洗牙舒服多了,而且牙齿更清爽健康,吃东西更香了。
不知道你生活里,有没有这样一个经常“提醒”你的人?
如果没有,类似“洗牙”这种重要但不紧急的“灰犀牛”事件,太容易在忙碌的生活里被划掉。
自我安慰
你的保险比孩子的更重要,
多少人听得进去呢?
每当朋友找我问:”有没有适合小孩子的保险?”
一问发现,他们连自己的保险都没有,我心里就犯愁——跟做父母的解释,你的保险比孩子更重要,并不容易。
刚出生的宝宝那么可爱弱小,当爸妈的恨不得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他,的确需要有份保障给他。
我常听到他们说:
你说,爸妈是孩子最大的保障,我懂。我也知道,我们做父母也需要保险。但是小孩子简直是“吞金兽”,预算实在有限。
何况,我们不也还是年轻力壮嘛?过几年再说吧。
年轻力壮,也是血肉之躯。
宝宝如果有事,需要高额医疗费,父母虽然辛苦点,还能工作着多赚点钱来帮补一下。
但是父母有事,这个家怎么办?孩子生活、教育怎么办?
毫无征兆的灾难让人恐慌焦虑,国家的强大和国人众志成城,让我们庆幸自己生在“种花家”。
但个人的问题,国家不能全部覆盖,别人能帮的也有限。
也许“灰犀牛”正潜伏在我们生活的角落,暗暗加速向我们奔来,你还有机会做些什么,避开它的时候,请尽早行动。
后台回复“灰犀牛”听音频讲解
书只是工具
助我们规划智慧人生
每周六约定
与你一起探讨经济人生问题
交流产生价值
欢迎转发与朋友讨论
—END—
希望李文亮的死亡,能让我们清醒得久一点
红会总出事,最根本的原因在这里
条款调查局:那些在抖音里卖保险的人呵!
条款调查局:寿险与重疾险共享保额的科学解释
条款调查局:保险中介都在干什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