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分享给大家一本书《灰犀牛》,书中介绍了面对灰犀牛事件来临时,很多人的心理变化,直至最终面对灰犀牛事件的到来,引发的后果。
“灰犀牛理论”:指的是概率较大,造成的破坏也很大的风险事件。作者说假如说你在一片草原上,离你不远的地方有一只灰犀牛,正在朝你冲过来,这个时候,你肯定要立马作出反应,要不就跑,要不就拿枪击毙它,不管怎么样,当前躲避犀牛的攻击肯定是最重要的事。然而事实情况是,明明看到犀牛朝我们冲过来,我们通常的反应就是站在那一动不动的等着被撞翻,这个就是作者所说的灰犀牛式的危机。为什么会发生灰犀牛式的危机呢?灰犀牛冲过来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样的心理变化呢?作者认为分为了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否认事实。
找各种理由来否定警示者发出的信号。为什么我们会习惯性的否定危机的存在呢?主要是2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们总是习惯性的对未来的事情抱有过于乐观的态度。另一方面,因为否认是我们人类的一种原始自我保护机制,这让我们面对危机的时候不至于立马崩溃,为我们接受现实争取一段时间。
第二阶段是叫得过且过。
越来越急迫的时候,人们会习惯性的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到沙子里,假装看不见,假装不重要,总是希望危机能在未来自行消解,船到桥头自然直。人们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拖延问题。比如没有预算,比如反正就这样了,做不做无所谓。我们总是在眼前的小损失和未来的大损失面前犹豫不决。
第三阶段是诊断延误。
这个阶段,决策者虽然已经预测到危险要来了,但是就是不能判断哪一类危机先解决,哪一类危机后解决。他们就会花大量的时间来思考,反复斟酌,自我质疑,就是不肯快速展开行动,就像是有个犀牛像一个人冲过来,这个人就是在想,我是往右跳还是往左跳啊,想着想着就被撞飞了,过度的考虑会产生巨大的机会成本。
第四阶段就是恐慌阶段。
就是危机就在眼前,这个犀牛已经冲到面前的时候,人们这个时候就会陷入恐慌。这个处境下我们可能做出最好的决定,也有可能做出更差的决定。比如彻底放弃自救。
第五阶段是匆忙应对。
当灰犀牛式的危机真的到来的时候,要不就是自我崩溃,进行产生影响以后的自救措施。
其实对于寿险解决的两大核心问题,重疾和养老。何尝不是我们人生中必定会面对的灰犀牛事件呢?人人都会生病,人人都会变老。当面对灰犀牛的时候,我们处在应对的哪个阶段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