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致辅导员如何避免工作中的ldquo
TUhjnbcbe - 2021/1/7 8:08:00
白癜风医院挂号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504/6211002.html

所谓的“灰犀牛”现象

灰犀牛,生长于非洲草原,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如果对它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憨直的路线、爆发的攻击定会让你猝不及防。

年1月,美国经济学家米歇尔·渥克在达沃斯全球论坛上首次提出“灰犀牛”这一概念。

“灰犀牛”则用来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其警示意义在于,危险并不都来源于偶然的灾难、微小的问题,更多的是显性问题而我们长久地视而不见。

由彼及此,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如何在工作中避免出现所谓的“灰犀牛”事件呢?值得思考。

辅导员的工作认知要到位

辅导员的地位很重要,也有自己的特点。作为工作的当事人、参与者,高校辅导员必须要工作认知到位。

大学期间,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频繁,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扮演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角色,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是不能否定、无可替代。

事多、面广、工作杂、压力大,这是辅导员工作的特点。这样的工作特点,客观上和主观上都需要辅导员必须在工作中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精力投送必须稳、准、及时、有效。

辅导员要善于观察,要善于集汲信息,对一些苗头性的东西、对一些显性存在司空见惯的问题,要见微知著,做好预判,提前介入,掌握处理问题和做好工作的主动权,避免出现“大”的问题,避免出现所谓的“灰犀牛”事件。

了解学生是个“必须”的前提

为什么这么说?只有了解学生,对学生中间的特殊情况、有关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的知晓,才能不昧于事实,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正确的处理,制服“灰犀牛”。

一是现在辅导员带班的数量相较以前是大大增加了。由于负责的学生数量多,助、奖、贷、勤等日常管理工作相对繁重,辅导员要想实现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同步直播”,难度是大大增加了。由于精力有限,辅导员往往很难实现自己与学生之间深入的了解与沟通,而没有深入的了解和沟通,这就很难保证辅导员日常教育管理与思想*治工作的有效性。

二是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思维开阔。现如今新媒体异军突起,学生获取信息、了解新鲜事物的途径大大得到了拓宽和深化,这使得学生自己对新生事物的理解,对社会的体悟,很多时候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判断,甚至有的时候这种理解和判断还异于辅导员所代表的“社会正统”的理解和判断。这种现实状况,客观上要求辅导员必须和学生的思想“和谐共振”。没有对自己学生的充分了解,想要做好学生的服务管理工作,无异于缘木求鱼。

三是学分制的普遍推行,相对固定的自然教学班的存在和运行越来越难,学生的班级观念在逐步淡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上课分散、宿舍分散,现在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工具化”倾向愈发普遍和明显。

给学生一个有“底线”的宽容

学生由于自身知识、阅历的局限,看待、处理事情不可避免会存在偏差,这并不为怪。学生犯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辅导员要学会以一种比较宽容的心态来看学生的犯错,应当理智耐心地分析处理。

学生犯错误后,辅导员要及时抓住工作“转化”的机遇,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激起他们前进的热情和信心,并使其正确的行为不断得到强化,巩固下来。

但是,这里有一点必须要明确:鼓励和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一味的宽容,不是纵容。很多时候,丢掉原则的“宽容”和“得过且过”,恰恰是最要不得的,也是“灰犀牛”事件发生的“引信”。

辅导员必须要坚持“热情服务”与“严格执法”相结合。只有宽严适度才能教育好学生。部分大学生自控力不够,辅导员工作中在强调以学生为本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制度管理、制度服务,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规范有机结合起来;把积极引导同严格管理、耐心教育同规范治理密切结合,做到严格要求而不苛求,尊重信任而不迁就放任。

给学生一个有明确“底线”的宽容,让学生树立起规则意识,要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学校是社会的缓冲地带,学生在学校里树立起了规则意识,毕业走向社会就会少一些挫折,迅速找到自己所属的社会角色。

帮学生解决问题是个“开门的钥匙”

对于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来说,对于有效预防“灰犀牛”事件来说,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知晓学生群体中间的信息,这应该只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初级阶段。

“灰犀牛”事件的发生自有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自有其特殊情况存在。找到原因后,有了基本的判断后,这个时候高校辅导员更要善于去解决问题。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式。

工作是需要抓手和切入点的,学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致辅导员如何避免工作中的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