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活动实录与生命握手言和从恋爱的犀牛
TUhjnbcbe - 2020/12/20 22:57:00
白癜风可以医治好么         http://m.39.net/pf/a_6712021.html

感谢今天到场的各位,你们可能都看过某一个版本的《恋爱的犀牛》,或者《琥珀》、《柔软》,你也会记得当时看那个剧的感受,和跟什么人在一起看的。也许和你看那个剧的人现在在你身边,也许不在,也许联系不上,但是如果你现在想起那段看剧的岁月,想起当时的感动,你可以在今天的活动结束之后告诉他说,我又看到了那个戏的主创,想起很多。每一部戏都是琥珀。有的时候我们一同生长,有的时候我们各自漂流,你们会因此记得孟京辉,廖一梅,詹瑞文,他们合作的演员,郝蕾,袁泉,刘烨,郭涛,等等。这一次的主题叫“与生命握手言和”,我们看着孟京辉廖一梅的戏,看着他们都是在挣扎,很少有握手言和的场面。但是岁月是最好的导演,它安排我们坐在这里,大家看看是不是有机会,我们的主创和生活握手言和。你们有你们的改变,我们看一下他们有什么改变。

“握手言和”的意思是“有力量接纳世界”

孟京辉:我简单解释一下,本来郝蕾也要过来,但是她现在还在排练场跟《柔软》新的合作者排练,她说我在这时候不能分心,我也不想在舞台之外暴露。

廖一梅:她是这样的人,之前金马奖颁奖,她得了最佳女配,当时她正在舞台上演出《柔软》,她会为了演出放弃这些领奖,她也会为了排练,不愿意参加宣传活动。

孟京辉:所以我也能理解,也请大家原谅,我觉得她真正的光彩还是在演出当中。谢谢大家。

史航/主持人:这次的题目叫“与生命握手言和”,是廖一梅老师亲自定的题目,你为什么喜欢这样一个题目呢?

廖一梅:我希望叫这个名字,与生命握手言和。我的三部曲是第一次连演,我写它跨越了11年,也从来没有在一起演出过,这一次在保利剧院能一气演下来,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我也从来没有连着看过这三部戏。这一次我又重新看,与生命握手言和,就是我想对大家说的话,也是我这十几年来写的三部曲最后想说的话。可能有好多观众有这个疑问,因为在我的戏里充满了纠结,打斗,跟生命的互殴,好像很难用“言和”来说。但实际上这所有的一切,指向是“与生命握手言和”,千万不要误解,“和生命握手言和”可不是对生命服软。一个被打败的人只能叫投降,“言和”的人说明他对生命有相同的能量,可以接纳一切,无论是繁华还是没落,都是有力量的和生命握手言和。我们年轻的时候,其实都是跟生命争斗的过程,起码我是这样的,跟生命互相厮打,纠缠,摔倒在地再爬起来,不断的对抗,撞墙也不回头这样一个劲头,我可能是这方面的专家,殴斗专家。现在我有力量接纳这个世界,为什么不能接纳?是你的接口小,或者你是中国的插口或者日本的插口,如果是单向的插口很难跟一切对接,但是慢慢让自己更强大,成为一个万向插口,对你是不困难的,是同样的电流,都是同样的能量的话,这些都不是问题。

史航/主持人:从《恋爱的犀牛》、《琥珀》到《柔软》,态度是越来越决绝了,你生活中并不是这样子,为什么?

廖一梅:不,我觉得我的生活和我的作品是统一的,我一直坚持我是一个诚实的态度。大家认为它越来越决绝,实际上得益于仍然在动荡的一杯水,在《柔软》里我认为最终的选择的是与生命和解,当然孟京辉和我说,他当时无法排出这段戏。在最后一场戏,孟京辉是选取了其中一部分。

孟京辉:对,最后几个人物的语言和现实状态的和解被我忽略了,我提升了他们之间的一种情感,但是又凸显了他们和整个现实的矛盾。两个人后来在接吻了,但实际上生活中不是那么回事。

廖一梅:因为我要跟生命握手言和,我首先要跟孟京辉握手言和,我接受这个是我的命运,因为我的戏就是由他导,必然加入他的看法,我对这个很坦然。

《恋爱的犀牛》会一直演、永远演

史航/主持人:孟京辉廖一梅你们合作的中间,大家老在说《恋爱的犀牛》,这么多年的演出,这个戏经得起这么多种纪念,为什么会这么成功?

孟京辉:我可以向大家保证,这个戏将一直演下去。我就算拿一把吉他在地铁里演,那又怎么着了,因为这个故事说的就是这个事,所以我觉得就疯了。为什么是《恋爱的犀牛》呢,我觉得现在好多人都没有剧本里人物的那种轴劲,现在人太聪明了,而这个戏,它像一个化石一样,保留了我们年轻时代,我是鸡蛋我也要跟石头死磕的强烈的感觉。

廖一梅:谢谢孟京辉。这是秘密,我现在也可以公布一下,《恋爱的犀牛》纪念的太多了,我从千场纪念已经不再看这个戏了,真的不再看了。那天在这首演,我又一次的看了,我突然发现孟京辉又重新排这个戏了,跟我们原来看的太不一样。到后台之后,我跟所有的演员、工作人员、包括舞台技术人员、场工一块开会的时候,我深深对他们表示了感谢,而且我首先感谢的是孟京辉。听演员说,这一年中他重排了四次《恋爱的犀牛》,而且有一次演员说在上海演的不舒服,他当天就去上海,排了一天又飞回来。在我自己都不再看自己的作品的时候,首先他还要拿吉他卖唱,所有的演员能一直在演,我觉得我真的很幸运,谢谢。

史航/主持人:此处可以有掌声。

两个人在一起也需要孤独的陪伴

史航/主持人:你们如何形容彼此在对方生命中的意义?

廖一梅:我确实不总结,我觉得用任何话形容孟京辉或者总结他,都是对他的一种贬低。

孟京辉:我更愿意打破这种尴尬。廖一梅在我的生命当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伙伴和朋友,这个就足够了。什么是伙伴,伙伴就是一块吃过饭。什么是吃饭呢,就是我们有过共同的营养,我们吃过一样的东西,不是说她吃这个,我吃那个。我们还是朋友,我们一直并肩在一块走路。人生就是一个路,反正就是一块吃饭,一块走路。一块吃饭的人姑且不容易了,就很少了,一块走路的人就更少了。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缘份吧,生命本身就是一个缘份,能在一起往前看这个路,有没有方向我不知道,反正就看着这个路,这个路在走就特别好。

史航/主持人:就是两个人不孤独,但是不孤独对创作本身有没有负面影响。我们知道经常一个人的时候,饥饿有佳。但两个人在一起挠墙就不一样了。

孟京辉:我觉得还是孤独的,两个人在一起也是需要孤独的陪伴,有的时候不需要对方的陪伴,就要孤独的陪伴,我有这个感觉。你呢?

廖一梅:我都写在剧本里了,我都说了,每个人都很孤独。这个不是有没有伙伴,有没有朋友就能改变的。因为你生下来的时候是独自一人,死去的时候也是一人,有伙伴是很幸运,但是不能改变孤独的命运,人所有的一切都是要自己承认的。一个再爱你的人,在你特别疼痛的时候,不能分担你一丝一毫的疼痛。我觉得孤独的人才能和其他人成为真正的伙伴,如果你认为一个人在你身边就不孤独,那是依赖于他,那对那个人是依赖的。而且没有任何一个人是靠谱的,能靠得住的。

史航/主持人:按照刚才这个话往下说呢,我可以输血给你,甚至抱着你,输出体温,但是不能输出心跳,确定一个人没血液还活着,但是没心跳就不会活着。疼痛分享不了,这是事实,可能廖老师的戏就是提醒我们对生命的常识,但是我们看很多文艺作品之后就忘了这个常识。所以廖一梅的东西是文艺作品,对很多文艺青年又是一个解药。

廖一梅:他说我是毒药。

孟京辉:毒药就是解药。

廖一梅:又说到文艺青年这个,因为这件事被大家说的太多了,而且遵循我说的这些话,真的是遵循歪了。文艺青年,有一句话说,我要寻找我灵魂的伴侣,每一个灵魂都是不能配对的,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立的,只有你是独立的灵魂才能跟其他人交往。你说人生的不幸的,那你是把责任完全推卸给了别人,只有你是坚强的灵魂,你才能发现更好的东西,我觉得如果是文艺青年,应该记住这句。

《柔软》是在治疗我们内心的痛苦

史航/主持人:接着问一下詹瑞文老师,《柔软》这个角色,碧浪达这个角色,这个灵感来自于廖一梅的好朋友樊其辉,为什么觉得詹老师能承担这个角色?

廖一梅:这个故事太长了,而且不太适合在这讲,因为这是一个悲剧的故事,而且我觉得选詹老师演这个戏,就是改变这个故事的悲剧性,我是这么想的。

孟京辉:詹老师演呢,他带有一定的陌生化,可以绕着这件事说。因为他的文化、他自己的状况与我们大陆整体的表演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挺好。

詹瑞文:其实在他们的心目中我是一个外星人,所以外星人是不知道地球人在想什么的。我看见一点东西,我觉得好玩,我用我的方法进入他们的世界,然后就呈现一个角色,所以在过程里我没有他们的负担,我个人也不认识樊先生,因为我没有这个负担,对这个戏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果我们有一个很沉重的感觉做一个角色的时候,他可能太现实了。但是我们做戏剧的时候,其实我们都在治疗每个人内心的痛苦,如果我们能笑,那种苦的感觉我们就可以释放出来了。所以我就用我的习惯,也用一个不同的平台进入这个戏。

史航/主持人:詹老师这个人就是走到哪里哪里亮,而且是没有压力的来劲,后来看到詹老师演的很多香港的电影,很多戏里看到了他的行为,他演的戏都是喜剧,你刚才也讲到喜剧的功能。那么作为一个喜剧的创作人,你觉得最重要的禀赋或者才能是什么?

詹瑞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能笑自己,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希望去笑别人,我嘲讽这个人,我觉得能嘲讽自己的状态以后,你什么都可以做,你要不介意别人,因为我先要嘲讽自己。有这个状态的话,我们都可以拿来开玩笑,到一个点和观众找到共鸣,这是我的看法。

史航/主持人:说到《柔软》里的搭档郝蕾呢?

詹瑞文:郝蕾是非常爱戏的人,在舞台上她有很大的魅力。但是有一点你们可能不知道,当她在排练厅的时候,她的那种好奇心,对我的表演或者是对我的训练,她好像回到一个小孩子一样。每一次看我排练的时候,她的样子是这样的(张嘴),她就把口张开,因为她要吸收新的东西。所以当我们碰面的时候,她都会说,我在上次什么时候,看到你对某一个演员说了一句话,对我的冲击特别大。那种状态让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我觉得在我的状态里,我都是打开我的眼睛去看每一天发生的事情,我在街上看见一个人,我都觉得他给我一种很新鲜的感觉。每次我跟孟京辉排练的时候,她都会说她以前的故事,或者她看完一个电影的时候,她的很迷糊的感觉。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爱艺术人的童心,我们必须这样,我们才能变化出更多的东西。昨天我们排练,我觉得她这次跟四年前又不一样了,虽然四年前她还不是一个妈妈,但现在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更年轻,更活泼了。所以这次《柔软》中的新鲜的感觉很不一样。

观众提问↓↓↓

Q:孟老师和廖老师有一个10岁的孩子,我想知道孩子从出生到现在10年的时间,给您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变化和很多的惊喜,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些这些惊喜吗?第二个问题,您想没想过为您的孩子专门创作一部戏,我觉得也是给孩子的礼物。

廖一梅:我们创作过的,在他两岁的时候,我们写过一个儿童剧《魔山》,是给我儿子写的。孟京辉是无限崇拜他儿子,是吧。

孟京辉:对,他经常发明一些词。有一天他说,爸爸,我接到了一个骗诈电话,我觉得这比诈骗电话危险多了,而且美丽多了。就是他对语言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感觉。

廖一梅:对我来说,他会说成“对来我说”。

孟京辉:对,他经常说那样的话,他是双子座的,他有两个人对付我们俩了。但是是这样的,我亲爱的小朋友,从出生那一天起就把世界上所有最美好的东西给了我。我因为拥有了这个好宝贝,我就开始热爱这个世界,而且我热爱跟他有关的一切,因为跟他有关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爱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Q:我想问一下廖一梅老师,你说你是一个诚实的编剧,但是剧里有很多撕裂的分裂的东西,那你这些分裂的东西是源于哪的呢?

廖一梅:它就在我的身体里,你没有看到并不是说它不存在,是我写出来的,一定是来源于我,它也不可能是我编造出来的,它就是存在的。

孟京辉:有很多这样的,像萨拉凯恩,每个人的状态,灵魂状态,和他的肉体的状态可能都不一样。

廖一梅:我可能只允许这种东西展现在我的作品中,我不习惯把它展现在生活中,这是我的选择,而不是我不诚实。

Q:大多数人在社交媒体和朋友圈的展现都是希望呈现别人期待中的自己,你们是不是觉得现实中的人缺乏一种真实的能力?

孟京辉:我觉得没有什么现实和想象,都是现实。我的朋友的一句话,梦是唯一的现实,梦里的,人的意识之外的事情是现实,你说的真实我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但是我觉得人就生活在自己各个方面制造的这种梦里。

廖一梅:面具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现在这四个人每个人都戴着面具,台下的人也是如此,这是我们一出生就是在做这件事,做一个精美的面具,但是这是人的生存方式。我说我诚实,但是诚实也是有限度的,仍然我有面具,但是起码你得知道这点。我觉得最可怕的就是伪善,还觉得自己真的善,伪善者觉得自己特别崇高,哪怕你是装也比这个强,就是再怎么装,也有一个时刻是真实的面对自己的,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不要别人说就怎么觉得,那就比较可怕。

史航/主持人:我补充一句。咱们有句老话叫作贼的心虚放屁的脸红,这是我们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主要的道理,所以保持心虚和脸红是很重要的。

Q:我想问一下四位老师,您对于作品创作的源动力是什么?就是您做一个作品它的内核。

詹瑞文:我只能说我个人的感受,每个人对生活有一种渴望,比如说一个人爱运动,一天不运动就觉得生病了。我作为一个对人有兴趣的人,我觉得透过创作,我更能理解或者认识自己或者世界,这是一个好奇心的状态。所以如果有一天我对世界,对自己都没有好奇心的话,可能我的创作就会停下来,我的身体的机能也会停下来。这是很自然的状态,就好像我饿了我要吃东西,这是最简单的东西,因为可能我比较幸运,我能看见我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人生的方向,或者我事业上我要追求的,我走的路是怎么样的,这是幸运。如果我们都看见我们要找的目标,我们都不需要问我有没有源动力的问题,这是我的看法。

廖一梅:源动力,我们作为人很难满足于吃饭睡觉,要更多的了解世界,了解自己,跟世界建立某种联系,想追问人何而为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怎样的状态,可能是人特别本质的愿望。所以这个东西就会促使你探索,去追问,去寻找答案,这是我创作的动力。

孟京辉:高尔基有三部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我觉得我是这三个方面。童年就是我自己生长的环境,在人间是我跟所有人的交流,我的大学就是我学习的动力,我想明白我来到这个世界是干吗的,我就在一直不断的看这世界,在我看的过程中,我可能就找到了这种创造的源动力。

史航/主持人:我作为编剧创作的源动力,都是源于合同,合同源动力是我要养家里9只猫。其他我心里想的东西我都发到微博上,那是我能做出的事情。既然老孟引用格言,我引用马尔克斯的一句话,他说:我写作是为了让我的朋友更爱我。

文艺青年的接头暗号被我们承包了!

回复编号即可阅读往期图文↓

——廖氏金句TOP9——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我爱过的男孩都已经老了

生活之上

关于《恋爱的犀牛》的几点想法

像年轻一样任性

以犀牛的名义,生命不息,恋爱不止

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接受有缺憾的世界

因为你,我害怕死去

爱情,是一种不死的欲望

《恋爱的犀牛》11月26日-30日北京·保利剧院

《柔软》12月3日-12月7日北京·保利剧院

《琥珀》12月3日-12月14日上海·艺海剧院

《琥珀》1月29日-1月30日德国汉堡·塔利亚剧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活动实录与生命握手言和从恋爱的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