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铜业论坛上,业界对行业发展面临的“灰犀牛”避而不谈且乐观期待消费增长的态度让笔者陷入深思。为此,笔者再次审视~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及《快易理财网》历年GDP数据,提请业界认真思考公开数据,高度重视已呈现的“灰犀牛”,特别对除我国外世界精炼铜消费已于年出现.63万吨“峰值”的情况进行思考。
梳理~年世界铜产业相关数据发现,占年世界精炼铜消费87.04%的15个国家或地区,先后有11个在年前就出现了消费“峰值”,其他4个(中国、巴西、土耳其、西班牙)也正在形成过程中。面对世界百年大变局,指望世界精炼铜消费增长恐怕不现实。数据显示,除我国外的年世界精炼铜消费比年减少了.46万吨,GDP却增加了20.06万亿美元。虽然,年以来我国精炼铜消费已占世界半壁江山,但~年的经济增加量对精炼铜消费的依赖度已显著降低,新时代的我国精炼铜消费量必将“震荡”下降。
数据的“告白”世界不缺铜特别是铜冶炼资源,整体上供大于需。~年,铜矿产资源丰富国家开发铜矿的积极性高涨,已由年的35个发展到52个,~年为54个。年依次排名前10的有智利、秘鲁、中国、美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赞比亚、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墨西哥、俄罗斯,追踪~年曾排名前10的国家有印尼、加拿大、波兰。这13个国家年合计产量占世界比最低为86.49%,年最高为90.30%,年占87.25%(~年世界铜冶炼资源供需概况见表1)。
由于湿法铜数据不完整,故在铜冶炼资源合计中既不考虑湿法铜,也不考虑铜精矿冶炼实收率,姑且认为两者相抵。显然,~年累计铜冶炼资源(包括铜精矿、再生铜和湿法铜)含铜量3.45亿吨大于精炼铜产量3.37亿吨,精炼铜产量3.37亿吨大于消费量3.35亿吨,整体上供大于需。
铜冶炼(精炼铜生产)相对集中且与铜冶炼资源供应地不对应。年世界有36个国家或地区进行铜冶炼(仅17个产出再生精炼铜),至年增加到44个(仅23个产出再生精炼铜)。年依次排名前10的有中国、智利、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刚果民主共和国、德国、韩国、波兰,追踪~年曾排名前10的国家有加拿大、澳大利亚、秘鲁和赞比亚。这14个国家中,日本、德国、韩国没有铜精矿产出,年合计精炼铜产量占世界比最低为76.81%,年最高为84.27%,年占83.93%(13个主要铜精矿生产与14个铜冶炼国家相关数据见表2)。
精炼铜消费与生产不密切相关。年,世界上有52个国家产出铜精矿、44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精炼铜,63个国家或地区有精炼铜消费数据。年精炼铜消费依次排名前10的有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意大利、中国台湾、印度、土耳其和俄罗斯,追踪~年曾排名前10的国家有墨西哥、法国、巴西、比利时和西班牙。这15个国家或地区年合计精炼铜消费占世界比最低为80.15%,年最高为88.61%,年占87.04%(年13个主要铜精矿、14个铜冶炼与15个精炼铜消费国家或地区相关数据见表3)。
数据中的“灰犀牛”单位GDP精炼铜消费强度已进入“工业化进程中资源消耗‘S’型曲线”下降区域,我国也不例外(通过《快易理财网》获得的历年GDP数据,计算单位GDP精炼铜消费强度见表4)。数据显示,~年单位GDP精炼铜消费强度已进入“工业化进程中资源消耗‘S’型曲线”下降区域。
目前,我国精炼铜消费基数和单位GDP消费强度都很大。~年,我国平均单位GDP消费强度是世界的3.57倍、除我国外世界的4.92倍,是美国的7.93倍、印度的3.73倍、智利的2.16倍,有巨大下降空间。
除我国外世界精炼铜消费于年出现了.63万吨“峰值”,GDP增长不再与精炼铜消费“正相关”。也许大家比较理解美国于年出现.9万吨精炼铜消费“峰值”,但会对智利和印度分别于年和年出现11.07万吨和55.75万吨的“峰值”匪夷所思(见表5)。进一步梳理显示,在年占世界精炼铜消费87.04%的15个消费国家或地区中,已有11个在年前先后出现消费“峰值”,其他4个(中国、巴西、土耳其、西班牙)正在形成过程中。
笔者认为,对未来世界精炼铜消费增加不应抱有幻想,科技进步和世界发展已显著降低经济增长对精炼铜消费的依赖。七国集团(G7,包括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金砖五国(俄罗斯、巴西、印度、中国、南非)和东盟十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年精炼铜消费相关数据见表6。无论是G7,还是金砖五国、东盟十国,精炼铜消费都已趋于稳定且经济仍不断增长。
业内有些人士或机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精炼铜消费增长比较乐观,笔者认为有的是想象、有的是另有图谋。以年精炼铜消费世界排名第21位的越南为例,GDP为0.22万亿美元、消费精炼铜18.48万吨。查阅《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60年》可知,年我国精炼铜消费18.46万吨,GDP为0.06万亿美元,直到3年才达到0.23万亿美元(消费精炼铜58.8万吨)。两国对比可知,科技进步和世界发展已显著降低经济增长对精炼铜消费的依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显示,~年,除有精炼铜消费数据的国家或地区外,其他国家或地区合计消费量分别为7.76万吨、7.62万吨和9.86万吨,占同年世界消费的0.34%、0.33%和0.42%。这些国家或地区即使到年精炼铜消费达到年的10倍,也不足万吨,无法填补美国由年.9万吨减少到年.1万吨的消费量。
有关探讨除美国外,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铜产业链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从表3和表6中可见一斑。日本、德国、韩国等精炼铜生产和消费大国的铜冶炼资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智利、秘鲁的铜精矿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要出口。统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相关数据发现,美国铜产业链最完整且不存在结构性矛盾,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我国铜产业链虽然比较完整且规模庞大,但“资源-冶炼-加工”结构性矛盾突出,存在铜合金半成品方面的“空白”。印度铜产业链很不完整,铜精矿生产长期徘徊不前,并于年出现了55.75万吨的消费“峰值”。智利虽然是世界上铜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且采选、冶炼规模很大,但精炼铜消费已于年出现11.07万吨的“峰值”。
铜的功能和再生利用特性决定了精炼铜消费不可能无限增加,铜冶炼资源也不会实实在在地短缺。新世纪以来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已充分证明,经济规模越大,单位GDP精炼铜消费强度越低。21世纪生产同样功能(率)家用空调比20世纪90年代用铜量要少许多。表1数据表明,铜冶炼资源生产和供应具有很大的韧性,而精炼铜消费会受到科技进步和替代等方方面面的制约,故铜冶炼资源供应从未出现短缺。年相比于年,除我国外世界精炼铜消费从.63万吨“峰值”下降到.17万吨(减少了.46万吨),GDP则由48.69万亿美元增加到68.75万亿美元(增加了20.06万亿美元)。这“一减一增”几乎与年美国精炼铜消费和GDP数据相吻合。印度于年出现55.75万吨“峰值”后,GDP也由1.34万亿美元增加到年的2.29万亿美元,精炼铜消费却减少了7.19万吨,超过年世界排名第29位的智利的消费量7万吨。
笔者认为,应对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增长充满信心,对精炼铜消费增加足够敬畏。我国精炼铜消费自年GDP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后,已趋于稳定并正在形成“峰值”过程中,这是经济逐步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例如:建设高铁产生GDP,坐高铁旅行也产生GDP,但对精炼铜消费却有天壤之别。如果生产和销售1架C飞机(1亿美元/架)可以替代生产和销售25万台冰箱(美元/台)产生同样的GDP,其对精炼铜消费不可同日而语……要特别强化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精炼铜消费正反两方面影响的研究,切不可只盯着一定时期内产生的增量,而轻视将大幅提高相关产品使用效率与便捷性产生的长期减量。研究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等影响时,也应如此。应在排除中美贸易摩擦对增加世界精炼铜消费即期影响(如提前备货等)的同时,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