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芯慌对谁是个机会
TUhjnbcbe - 2025/7/18 21:23:00

导语:自主如何将趋势转为胜势?丰田、本田、大众又会划出何种曲线?弱势品牌还有机会吗?“芯慌”持续下,一片疑窦

作者/姜鹏

编辑/小艾

“无论如何先搞定生产,把芯片补齐,有货才能卖,才有机会把市场占了。”8月初,以“芯慌”为代表的零部件供应冲击整个行业时,一家年销10万辆的自主车企信誓旦旦,露出进攻一面。

央视财经频道8月17日报道,进入年,浙江地区二手车销售火热,其中原因之一是新车仍然受芯片影响,供给不足,提车周期变长,很多消费者等不及,从而转向二手“准新车”。

以芯片短缺为代表的零部件供应正改变供求关系,影响市场走势,甚至重塑格局:前7个月,势头原本强劲的日系市场份额滑至22.1%,最早曝光的德系市场份额同比从25.1%滑至21.8%,领跌所有系别;自主品牌涨至42.6%,7月达到46.4%。

“芯慌”是绕不过去的坎。

“一是应对芯片短缺灵活;二是产品本身属性,芯片采用率较合资不高。”8月11日月度数据发布会,中汽协陈列自主上扬6个理由,芯片话题独占前两条。

“芯片供应紧缺。”日系、德系言简意赅,口径统一。

当“芯慌”成为行业有些麻木一个词汇时,倏忽间,从去年底大众首次曝光危机已半年——足够改变很多。

已经改变很多。产能是企业最高机密,芯片成了期货,这只“黑天鹅”改变着走势,冲击着格局,上演众生相。

“凯美瑞2.5G没有现车,现在预订能可拿到10月资源,优惠到元。”8月中旬,来自广汽丰田上海绅瑞真南路店销售人员表示,“全球芯片短缺,越早定优惠越多,未来一周一个价。”

目光投向广州,一位正考虑购进C-HR双擎版90后表示:“现在订要到11月才提车,这周预订优惠已比上周少元。”

广汽本田同样如此。

“缺芯片,雅阁断货,厂家9月恢复生产,10月才到店,优惠一万,有服务费5,元,综合优惠5,元。”来自上海美顺汽车销售服务公司人员表示,“皓影、冠道都要等。”

远在东北的大连一汽-大众禾众销售人员透露,迈腾月底才到店。“进入8月,一汽-大众产能持续受芯片短缺影响。”一位接近一汽-大众人士表示。

“芯慌”前,以日系、德系为代表的合资品牌稍显局促,而长城、长安等自主品牌却在攻城夺寨。“H6有现车,目前有优惠,什么时候来看看?”来自上海东卫哈弗店销售人员一边询问具体需求,一边将店址发来。

这一场景被长安复制。“新长安CS55PLUS刚上市,有现车,我们是上海恒元店,周末有空试驾一下?”

应对“芯慌”的不同,映照在整个大盘受冲击下,更多裂缝被打开,更多轨迹被破坏,自主上扬中,有人将之转换为了进攻机会;合资吃紧中,是增长放缓和走势微妙中露出破绽。

市场会如何走?各路人马会划出何种曲线?你会抓到什么裂痕?毕竟,随着第二波疫情对全球冲击,“芯慌”依旧下,这只“黑天鹅”的“灰犀牛”成分越来越足。

1、当走势被冲击

“无法评论。”拿到7月车型销量后,常年负责数据分析人士表示,“没有任何规律,这从5、6月就开始。”

7月中高级车或许是最鲜明代表——雅阁单月还在万辆徘徊,从5月曲线突变下没有太多规律性;单月销超2万辆的凯美瑞表现似乎与终端缺货不符,走出更强势增长,甚至超过常规状态;迈腾和帕萨特持续不稳定;而天籁却逆袭,仅次于凯美瑞。

随着热门车型波动,排名大变化中,这里单月破万车型仅剩三款,实则下探,就像大盘一样——7月,乘用车市场再度下滑,已连跌三个月,中汽协解释里包括“芯片危机影响依然存在”。

这只去年底露出面貌的“黑天鹅”已发酵超半年,随着时间递进,不仅冲击着大盘,也让格局发生一些有意思变化。

将镜头再聚焦。

从细分领域看,各类型车型排名没有了规律性,齐齐受压,除了中高级车领域,SUV市场、中级车均有热门车型动荡明显,包括思域、速腾、途观、探岳等一系列排名靠前车型,让基本判断与预估没有任何逻辑与支撑。

另一变化是,低档车型受影响小于高档车型,比如就在雅阁遭遇严重冲击时,飞度却年内创下新高,7月销售超1.2万辆。

“配置越低、车型级别越低,芯片采用率越低。”有接近广汽本田人士透露,“零件短缺下,车企会优先保证高溢价车型,然而就是这种情况下,雅阁仍面临巨大缺口,也从侧面印证芯片短缺程度。”

最突出变化是,基盘较大的日系、德系受影响颇重——前者向上走势被抑制,市场份额下滑仅次于德系,本田汽车是其中范列;而后者市场份额同比下滑领跌,占据大头的大众汽车“难辞其咎”。

有东风日产人士表示,年前的市场竞争白热,合资企业有自己一滩阵地,注满海水,一旦你犯错,海水干涸,那就会被其他海水立即注满,基本不能再拿回来。现在热门车型供应难题,竞争似乎有放缓趋势。

当合资品牌进攻脚步缓慢,露出巨大缺口时,应对更灵活的自主品牌适时亮出锋利爪痕——7月零售达64万辆,同比增长20%,其中长城7月销量为91,辆,同比增长16.9%,前7个月同比增长50%;长安加快车型翻新,加紧市场掠夺,单月达到13.万辆,继续增长……

为什么合资品牌没有自主应对更灵活?

有多位合资品牌人士总结经验,“第一,芯片采购是核心件,采购渠道较单一,也相对垄断,甚至会涉及到排它,能供货芯片产家也不多;第二,合资品牌对成本支出与产品收益有严格考核,高价采购芯片并不是个简单决策;第三,芯片短缺是全球问题,合资品牌需从全球角度考虑,受决策链和反应机制决定。”

现在的问题是,从去年底曝光以来,这只“黑天鹅”暴击已过半年,甚至还要延续。

8月初,作为芯片核心供应商之一的英飞凌表示,部分领域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将会持续到年。真实一幕是,因为英飞凌两家工厂生产中断,直接导致德国汽车行业面临30年来最严重供应短缺。

8月18日,受疫情影响,半导体芯片重镇的马来西亚部分芯片基地陷入停产,多家芯片生产商受影响,正进一步加剧全球“缺芯”危机,而更大的疫情正同时冲击着东南亚、南美、欧洲等地区。

“下半年的接下来第一任务是保供,保证生产。”进入8月,从自主到合资,更真实一幕是确保生产成为众多车企“一把手工程”,成立单独保供突击队加入生产大战不是个例,悄然进行。

这意味着,凌乱的日子还要继续,市场格局被冲击程度可能会更大,恢复原有走势的难度加大,裂痕变得更多,疑虑也多了起来。

自主是否能够继续保持扩大份额?缺口较大的日系、德系又会划出什么样曲线,前者走势是否会彻底被抑制,后者还会领跌,跌入深渊?而弱势品牌在供求关系改变下,能否借助危机,逆袭而上?

市场欢腾了很多。

2、谁的软肋谁的机会

“风神E70这几个月热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车竞争。”东风风神透露。

新的供求关系正改变竞争态势,市场多了几丝不确定。

而这几丝不确定在自主与合资车企、强势与弱势品牌激起阵阵涟漪,引发种种猜想。

具体至自主品牌,它如何将趋势转为胜势,此次增长是否可逆,弱势品牌有无机会新生?

“没芯片危机时,自主就在向上。”有长城汽车人士认为,过程不可逆还未有更多信号,“但芯慌加速格局形成,加快分化,强者更强,边缘品牌淘汰加快。”

印证此观点除了自主大盘向上外,包括长城、长安、吉利、比亚迪等一批自主均领先大盘,市场集中度更高,同时期,海马、众泰从公众视野加速消失。

但亦有人认为,这并不代表一些弱势品牌彻底没有机会。

“主要是看你要什么,是趁机保生产,先把市场占着,还是考虑成本支出与收益获得。”有业内观察人士表示,“考虑采购成本增长,对一些企业而言,是难以承担代价,但对一汽、东风等大集团,资金实力相对雄厚,抗风险能力强,能承担成本提升,这实质考量经营的攻击性。”

“核心是要市场,还是要收益。”有东风风神相关人员同样认为,“从经济算账而言,成本增加的代价要远远小于后期供应上来,卖不出去的亏空。”

该观察人士提醒到,如果先市场,企业不仅需要考虑吃的进来,还要考虑不能吐出去,“这需要做正确的事,在这个节点让消费者真正信赖品牌,比如商务政策怎么调整,以用户为中心如何做到极致,品牌如何打出差异化,要利用这个窗口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备市场恢复。”

类似讨论在合资品牌同时展开,因为压力更大,却多了几分复杂与局促,头部品牌有它的困恼。

比如丰田、本田势头是否会受到彻底抑制?

有日系品牌市场部人员并不同意,“多年的品牌积淀会影响消费者选择,对任何一个品牌,消费者信心能持续多久,粉丝基础如何,决定了是否持币等待,等待多久。从这个角度看,日系过去几年从产品、品牌和企业上耕耘是有底气的,芯片危机会延缓势头,但难以改变原有趋势。”

一个稍显主观事列即上述准备购入C-HR90后愿等到11月底提车,但同属头部的大众品牌——原有曲线里市场销量持续下行,这导致一种声音,芯片成为大众竞争无力遮羞布,而这块遮羞布到底是给大众疗伤找到空间与时间,还是会让更多消费者转向其他品牌,成为跌入深渊加速器?

这种疑虑朝着缺口同样巨大的部分美系车企而去,也让势头正猛的自主品牌想入非非。

对弱势合资品牌,这会是个机会吗?

汽车新思维认为,表面要看迅速转变经营理念,在市场与成本收益考量间做出抉择,是否会优先保生产,在采购上展现足够灵活度;内核要看品牌是否具备差异性,具备核心竞争力。

“最典型的是法系、三菱,原有轨道里它们突围难度很高,现在大环境突变,它们有了表现舞台,需要借此攻击,展现品牌核心价值,让市场表现与之匹配。”上述观察人士表示,“比如法系品牌是有自己特色,包括天逸、等,他们要不要在这一场竞赛中更凶狠?”

8月19日,一直被认为供应充足的丰田汽车披露,9月全球减产40%,“芯慌”继续加剧,你的脚步怎么迈?

(部分图片选自网络)

End.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1
查看完整版本: 芯慌对谁是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