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这个词来自马来语单词“彭古隆”,意思是“卷起的一只”,当然中文的理解也非常明显。
穿山甲也被称为有鳞食蚁兽,它们很多时候被误认为爬行动物,但实际上是带鳞的哺乳动物。这些鳞片与人类的指甲和犀牛角一样由角蛋白组成。
穿山甲穿山甲母子夜晚拍摄的穿山甲一只受惊的穿山甲会用前腿遮住它的头,让它的鳞片暴露在任何潜在的掠食者面前。如果碰到或抓住它,它会完全卷成一个球,它尾巴上的尖锐鳞片可以用来鞭打防御。
穿山甲在地球上至少存活了多万年,它是夜间活动的独居动物。穿山甲每年只产1胎,怀胎时间为-天。
目前尚不清楚穿山甲在野外能活多久,穿山甲在圈养环境中的寿命约为20年。
生活在非洲的有四种:黑腹穿山甲、白腹穿山甲、巨的穿山甲和南非穿山甲。生活在亚洲的四种穿山甲:印度穿山甲、菲律宾穿山甲、马来穿山甲和中国穿山甲。这8种穿山甲均受国家和国际法律保护,其中2种(中华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穿山甲世界分布图穿山甲由于种类不同,身形大小不同,体重差别也比较大,从2公斤到33公斤。
穿山甲体重对比图穿山甲鳞片大小不同,鳞片也会较大差异,菲律宾穿山甲鳞片最多,平均有鳞,大穿山甲有-片鳞片,印度穿山甲-个鳞片,而中华穿山甲有-较小的鳞片。
在亚洲,穿山甲很有名,人们需求量很大。穿山甲是世界上最容易被贩卖的哺乳动物,所有8种穿山甲都受到国家和国际法律的保护,但这并不能阻止大规模的穿山甲国际的非凡捕杀和贩卖。根据年至年报告的缉获量,估计有-只穿山甲被杀,这只是交易的一个小部分,只占实际数字的10%。由于数量的不断减少,穿山甲的价格也是一路飙升,上世纪90年代初,穿山甲的价值约为每公斤10美元,到9年已达到每公斤美元,而到年活穿山甲每公斤价值美元。
穿山甲对生存环境敏感度很高,只有在自然饮食和有利的栖息地才能茁壮成长,目前还不能很好的圈养。
穿山甲知识点:
穿山甲吃东西时,穿山甲可以闭上耳朵和鼻孔,以防被叮咬、成群的昆虫,还可以闭上厚厚的盖子保护眼睛。穿山甲鳞片约占体重的20%,甲舌头超过40厘米长。穿山甲闻起来不香,跟臭鼬一样,穿山甲肛门附近的特殊腺体分泌出一种辛辣的液体,用于标记领地和防御。穿山甲的视力不太好,它们的眼睛非常小,它们是用敏锐的嗅觉和听觉来寻找食物。一只穿山甲每天(晚)需要花4-10个小时搜寻食物,每天能吃掉两万只蚂蚁,一年大约有万只蚂蚁。穿山甲没有牙齿,它的胃跟鸟类的胃囊差不多,含有小石子,用来碾碎食物。穿山甲的绝活是打洞,其实它还会爬树和游泳,中华穿山甲完全是陆生的,但黑腹穿山甲则是善于攀爬的。穿山甲虽然也有像老虎,豹,蟒蛇等天敌,不过它实在难以下口,因此穿山甲最大的天敌就是人类,也可能是它的速度不快,最快才5公里/小时,很容易被捕捉。
老虎捕食穿山甲下面说说穿山甲和犰狳(qiúyú)之间的关系:
穿山甲和犰狳对比图犰狳与穿山甲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以白蚁昆虫为食,都是夜行动物,也都是哺乳动物,都有长舌头,都有一身铠甲,在遇到危险时都是圈起身体以盔甲防御,但它们之间不是同类,也算不上近亲。
从外形上来说,犰狳披的是板甲,而穿山甲披的只是锁甲。犰狳的身体、头部乃至四肢都是覆盖的大块的板甲,这些大块的板甲几乎无法弯曲,只有身体中间有横带甲片,可以使它们蜷缩成一个圆球,外形还有个大区别,犰狳竖着一对大耳朵,尾巴也比穿山甲更细。
穿山甲更喜欢热带气候,犰狳喜欢温暖的栖息地,犰狳只分布在美洲,有21种之多。犰狳有两个很有名的近亲,那就是食蚁兽和树懒这两类奇葩。美洲人民没有用犰狳治病的传统,也没有把它当作山珍,因此犰狳跟穿山甲最大的区别就是,犰狳不是濒危物种。
每年的2月的第三个星期六是世界穿山甲日,介于当前现状,请大家都爱护穿山甲,抵制任何伤害穿山甲的行为。
世界穿山甲日世界穿山甲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