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其实并没有狮子
TUhjnbcbe - 2025/5/30 21:42:00

事实上,中国并不存在狮子,但是为什么在每个节日里都会看到跳着舞的狮子呢?走到庙前,还能看见静静当护卫的石狮?为什么在中国文化中有如此多与狮子有关的形象?

公元前-前年,西汉张骞通西域、开丝路之后,中国才有了狮子。《汉书.西域传》载:“乌弋(即古国乌弋山离国,今阿富汗坎大哈一带)地暑热莽平……而又有桃拔、狮子、犀牛等物”,三国文人孟康作《注解》:“师子似虎,正黄而长髯,尾端茸毛大如斗”,文中的“师子”即狮子。另有学者统计了《后汉书》,发现章和元年、二年(87,88)、永元十三年()、阳嘉二年()、月氏(今伊犁河谷一带)、安息(存在于古波斯王朝名前,前年)等国,都曾派使者送狮来中国,从《后汉书》到《明史》,光是帝王本纪中就有21次与狮有关的记载。但从西域进贡的真狮,只有皇族才能亲眼看到民间没有“眼福”。

最早在中国发现的与狮子有关的实物,是在山东省嘉祥县武梁祠前的一对石狮,据学者研究,它是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发现的。此前,汉画像砖上的动物主要有凤凰、鹤、龙、虎、鹿、狐等祥禽瑞兽,独不见狮。当时,人们虽视狮为怪兽,但由于造型壮观,物以稀为贵,人们逐渐把它与镇邪驱邪、守丧的镇墓兽联系起来。而且真正让广大民众去狮子,还得等到东汉佛教传入中国,象征智慧的文殊菩萨骑狮传法,才让狮子正式在民间广为流传。

随着佛教的普及,狮子很快就成了人们喜爱的动物。这是大英博物馆馆藏的文殊菩萨,他架乘狮子,双手执剑。但到了魏晋南北朝,由于战乱动乱,使人民生活困苦,人心不安,佛教大受欢迎。中国大陆的狮子形象也开始提升。从佛教用语可以看出狮子在佛教中的崇高地位。例如释迦牟尼佛祖被称为“人间狮子”,连带佛所在的床或地被称为“狮子座”,是“佛祖座席”的意思,把佛的话比作“狮子吼”。因为佛为人中之至尊,用狮子来形容佛的大无畏。另在佛教的画像和塑像中,常见的是佛与菩萨手持法器,如力波罗蜜菩萨手持荷叶,荷叶之上有狮子,象征勇敢和菩提心,也代表智慧,可以消除一切烦恼。由佛教中许多与狮子有关的文字、图片,可以看出狮子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

受佛教影响,大多数人对维护佛法,有法力的狮子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北魏时期,狮子已被制成双层塑像,立于石窟和佛像基座之下,成对出现在寺院大门之外。北魏熙平年()的永宁寺塔,《洛阳伽蓝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寺中墙皆短椽(音传,用木条接住屋顶的木板),以瓦覆之,若今宫墙也。四面各开一门…拱门前有四力士、四狮,饰以金饰饰珠,庄严焕炳,士所未闻”。给寺庙前的石狮加上金饰品和珠玉也是让狮子形象再造。

而且因为中国人接触到了已经被印度人神格化的狮子,又受到中国人想象力的挥洒,融入了中华文化的意象等影响,外形也逐渐远离真正的狮子。回首狮子形象的演变,原属皇室养养的西域贡品,民间本无缘见之,但又经过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的传播,民众通过佛经和佛经故事的角度,逐渐认识了这一已被神格化的异域动物。由于佛教对狮子的推崇,狮子很快被人们所认同和喜爱,它的石狮像成了到处可见的风景,也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其实并没有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