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孔子像啥凤乎麟乎,丧家狗乎,上不及龙,
TUhjnbcbe - 2025/5/10 15:10:00

「本文来源:南方周末」

对于要把孔子捧成圣人,甚至捧成神的人来说,这是侮辱了孔子。但是对于把孔子当人看的人,应该算个加分项。图为山东日照市的孔子塑像。(ICphoto/图)

孔子在楚国的时候,遇到过一个狂人,对他唱:“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这是把孔子比作凤;孔子去世前两年,鲁国人打死了一只奇怪的动物,孔子看见了,认为是麟,于是想起自己,很伤心,《春秋》也不写下去了。

凤或者麟,都是传说中的瑞兽,现实中应该并不存在,把孔子比作凤或者麟,仿佛也是在说,孔子是一个传说,真孔子是并不存在的。

《史记·孔子世家》里讲,孔子周游列国,人生最不顺的时候,问过弟子们一个问题:“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此?”《诗》里面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徘徊在旷野上。是我的道错了吗?我们为什么会困在这里。

弟子们的回答各不相同,我们这里不去说他,有意思的是,这是孔子明确表示,自己不是犀牛和老虎。他是渴望秩序却失去秩序的人,真正的旷野,不是他的精神家园。

众所周知,说孔子是丧家狗,他老人家倒是不介意承认的。

孔子和弟子们在郑国还走散了。有个郑国人就告诉孔子的学生子贡,东门以外,有个上半身长得有许多圣人特征的人,遗憾的是小短腿,整体看,就“累累若丧家之狗”了。

难得,鬼精鬼精的子贡这次竟然“以实告孔子”,老师,人家说你像丧家狗。

孔子的反应是“欣然笑曰”,他说的长相啥的不重要,说我像丧家狗,倒是“然哉!然哉!”

这件事是真是假,有些争议,这里只谈象征意义。

对于要把孔子捧成圣人,甚至捧成神的人来说,这是侮辱了孔子。但是对于把孔子当人看的人,应该算个加分项。

一个老爷子,这么大岁数了,虽然在现实面前屡屡碰壁,但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放弃,其实是很多人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境界。老爷子的心理调节能力还特别的强,危机重重最艰难的时候,什么“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该信心满满说“宏大叙事”就说“宏大叙事”,这会儿又该自嘲的时候自嘲。一个能够自嘲的人,总是会显得坚忍一些、可爱一点。

二十年前,周星驰《大话西游》正火爆,结尾的那个城楼的场景,西洋武士看着孙悟空的背影说:“他好像一条狗诶!”当时真不知道戳中了多少人的泪点。我看着,就情不自禁联想到孔子在郑国东门的样子。

大致说,现代人和古人比起来,一个特点就是更加世俗化,对神性的东西,高高在上的东西何止是兴趣不大,往往直觉上就有比较大的不信任。能感动现代人的,经常是那种和你相似的但是又比你更优秀的人。

这么论,“丧家狗”其实比“大成至圣文宣王”更能体现传统文化的活力。

《吕氏春秋·离俗览》里说,孔子曾把自己比作螭:“龙食乎清而游乎清,螭食乎清而游乎浊,鱼食乎浊而游乎浊。今丘上不及龙,下不若鱼,丘其螭耶?”王充《论衡》里也有类似的说法,只是螭换成了龟。

不是龙也不是鱼,但可以接受龙也接受鱼。世界上有不少宗教和思潮,喜欢搞二元对立:物质越贫乏,精神越丰富;肉体越痛苦,灵魂越纯洁;现实越不堪,理想越高贵……一部《论语》读下来,孔子倒是一点没这个意思。太清高了不切实际,太实际了就忘了理想与追求,所以要“寓超越性于现实性之中”,这才是中庸之道。这么个比方,倒确实挺符合孔子的一贯主张的。

(作者系历史学者、大学教师)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刘勃

1
查看完整版本: 孔子像啥凤乎麟乎,丧家狗乎,上不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