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电梯下行
35+的她们开始探索
昨天刷到某博主的视频:本硕的她,毕业后在互联网大厂工作几年被辞退后,为求稳定大幅降薪去高校(北大)做没有编制的劳务派遣职工却又在近期被辞退了。视频中,她思路清晰地跟大家分享了诸多经历,也提到了近期在求职另一家高校时,她愿意降薪到元,把高校领导都惊呆了,反问她这个收入是否能维持她在北京的食宿……但高校最终也并没给她offer。即使遭遇重重挫折,姐的精神状态依旧美好!
其实这位博主也代表了大多数北京、上海失业中年(未婚未育)的状态:大家并没有媒体渲染地那么哭天抢地、惨兮兮。大家都非常清楚:对于赚钱而言,最重要的是电梯上行!当下,失业太正常了。降低对于赚钱的预期和目标,不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投资,适度消费降级,行动起来,总能在当打之年找到一些新方向、新机会的。
来自即刻
02
楢山节考
古今中外司空见惯
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讲述了信州深山老人达到70岁后,会被子女背上山并任其自生自灭的残酷习俗。这个习俗被村民称为对山神的敬畏,以求得到山神的庇佑,但实际上是因为村子里缺乏足够的口粮,想要丢弃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
在过往的生活经历里,周围有太多的年长者在丧失劳动力后,如果又因年长罹患疾病,为了不让家庭/子女最后人财两空“被主动”甚至“主动”要求不治疗直到生命尽头……最后被家人作为“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一下彰显子女孝心。这一切不就是当代楢山节考吗?
因为工作原因,看过一场7组家庭的焦点小组访谈,当面临一个具象的问题“当XX生病,费用超过多少你会放弃治疗?时,大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当XX代入的是自己时,区间为10万-万;代入的是子女时,花费无上限;代入的是父母时,区间为20-30万。
年岁渐长,也知道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难处、能力有大小,只求无愧于心。但在这些艰难的决策面前,如果我们可以早早就把选择权握在手里该有多好!既不用考验子女,更不用舍弃尊严委屈自己。
03
给养老
一些底气和抓手
总得来说,养老需要的就是三资:资金、资源、资讯!
资金方面,在年富力强时越早利用好时光列车给未来的自己送一笔钱(每月给/每年给),就能越好地减轻未来现金流压力。30岁规划养老和40岁规划养老,对于同样一笔未来需要的钱(例如万),每个月需要存入时光列车的数字是不一样的。况且不同车次时速还是不一样的(把利率比喻为时速,比如去年7月前某些针对个养的产品利率可以做到复利3.5%,当下复利3%已经是天花板,且这个天花板也即将被打破。)
当然,大家知道的社保里的养老金,据说还有3.4万亿结余预计年消耗完这种鬼话我觉得在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率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国家的本质是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哪怕牺牲股民也不会牺牲人民的。中国三大支柱目前的情况如图:
来自老钱日日谈
支付宝里就有养老金测算工具,可以试着算算看自己如果一直缴社保退休后能拿到的钱,如果不够自己理想中的开销水平的话,就提前给自己存钱。现在存下的0元/月也许到退休时就变成了元/月。
资源这块主要围绕人到暮年渐渐行动不便or生病时的生命质量、生活品质展开布局。当下比较热门的养老社区、房屋适老化改造等等,大家也都可以提前了解下,给自己父母也是给自己。
我觉得有句古话说的挺对的:“你如何对待你的父母,子女会在未来如何对待你”。你为父母提供高品质的养老生活,本身也是对下一代的言传身教。
如果是生病这种特殊情况,父母医院的6-8人间病房,到我们这一代,很多人越发独立。
在年轻时,一无所有的日子里尚且没法做到为了省钱或合群而去忍受室友们的二手烟、不规律的作息、一些逼逼赖赖磨磨叽叽。老了生病时,也更不想去忍受这些吧。
而这些好资源,在年轻身体一切康健时提前锁定肯定比到真的用到时求爷爷告奶奶大笔大笔烧钱来得经济实惠。
最重要的是不用牺牲任何人的尊严,更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
资讯这块,目前我的感受就是老年人其实是被忽悠、被诈骗的重灾区。
父母日常小到被街边所谓健康食品实则三无小店坑害健康,被网络上的神医宇宙触达转化购买三无保健品坑钱坑健康,大到被P2P、各类以高回报为诱饵的金融衍生品骗去养老金……他们太需要从这个时代、从这个社会了解到真实、正确的信息了。
而你就是他们和这个时代重新建立链接获取资讯的桥梁。
文章最后分享一个博主梳理的体面养老准备清单,愿我们的父母和我们都能有幸福的晚年!
来自老钱日日谈
北大李玲教授论文中的《老年人自理状态生命表》??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