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梁春晓灰犀牛已在路上,中国社会显然还
TUhjnbcbe - 2025/4/12 23:12:00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news.sina.cn/gn/2017-04-26/detail-ifyetxec6600750.d.html
撰文▏王慧编辑▏肖泊从年算起,梁春晓已经踏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行业20多年,这是他最熟悉,也最有建树的领域。在互联网引发的第一轮商业创新中,阿里占得先机,之后逐渐加固自己的枝蔓,这其中,也有梁春晓年加入阿里后创立的阿里研究中心的贡献。年,商业创新的热潮依然在奔涌,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物联还是人们兴致高昂谈论的热词。而梁春晓决定退休,跳出互联网这口“井”,把目光投向了社会创新。在技术推动的变革下,他认为这代表着未来趋势。退休后的两三年里,梁春晓像一只青蛙,不断往上跳。抛弃很多熟悉的东西,注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梁春晓说,但一旦跳上了井边,自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再往回看,才发现,原来的井很小很小,“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大”。商业经历带来的洞察力,让梁春晓看到了中国从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的转型。他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这是一场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迈入老龄化阶段早已是共识。但在梁春晓看来,绝大多数人,还没有真正察觉老龄社会变革深处的意味。当下的经济、文化、制度等等,适应的都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年轻社会。而老龄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社会形态。“很长一段时间内,绝大多数研究者把老龄化局部化为仅涉及民生保障的养老问题,(但其实)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所带来的是关乎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的全局性挑战。”梁春晓说。梁春晓希望面向未来,行动起来,推动老龄社会研究、交流和影响力。过去二十多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梁春晓扮演的都是一个研究者、推动者的角色,而研究本身,就是不断建构,又不断把建构摧毁的过程。这一次,梁春晓摧毁的,是自我对于互联网这口大井的认知。在二十年前,互联网仅被认为是工具,之后,它被认作渠道,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否认,互联网已经成为改变经济、文化、生态等层面的重要基础设施。这带来的,将是全局性,而非细枝末节的变化。这也意味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已经迈过影响商业创新的阶段,开始进入影响社会创新的阶段。面对新范式的涌现,梁春晓知道,要走在前面。事实上,正是这样的思路,在之前的20多年间,影响了梁春晓个人的职业选择与阿里研究生态的构建。上世纪末,互联网泡沫破裂,但梁春晓依然坚定从事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行业,就是因为看到了信息时代即将到来,看到了“信息时代一定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冲击”。年,梁春晓与阿里研究同事走访淘宝村,找遍全国也只发现了3个。当时,没有多少人认为淘宝村模式会复制和扩展开来。但基于对经济发展和电子商务生态的理解,他坚定地认为淘宝村正代表着未来的趋势。答案在10年后显现。到年8月,阿里研究院已经在全国发现个淘宝村。“为了抵达明天,必须远望后天,否则明天只是又一个今天。从今天到明天很难,从后天到明天较易”——这是梁春晓经常说起,且根植于其内心和阿里内部的“后天观”。对未来的洞察并非出自凭空想象。趋势判断背后,是对时代的理解。《第三次浪潮》一书中预言的实现,使得作者阿尔文·托夫勒被称为“未来学家”。对这一头衔,托夫勒本人却并不认可,在他看来,书中所写的都是当时正在发生的事,只是大多数人对此熟视无睹,而他相信那些变化代表着未来。这一点,在梁春晓经历过的商业创新时代,已经不断被印证。年,阿里的网络零售额还远落后于美国沃尔玛,但在年就已经超车。年,天猫双11全天交易额达到亿,而第一次双11时,这个数字只有万。“(当时)除了我们自己感到兴奋外,外界是没什么感觉的。”梁春晓多次感叹,“事情特别热闹的时候,要知道它一定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他尤其
1
查看完整版本: 梁春晓灰犀牛已在路上,中国社会显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