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舞台
实习筑梦师的职位,刚开始的时候小希那是兴奋不已,也成为了同学眼里的羡慕对象,然后工作一段时间过后,小希郁闷地发现自己完全就是过来打杂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筑梦师大牛老赵是部门里的红人,老赵工作起来那叫一个洒脱,寥寥几笔就是一个场景,区区几步就是一个情节,一盏茶的功夫就能搭建出故事框架,至于画面细节,自然有人替他完成,那个人不用说,出了小希还能是谁?每次老赵建模完成,事后天台一支烟的时候,小希便会苦哈哈地进入老赵的写意世界,肩扛素材库、手握调色盘、脚踩算法器、嘴含产品板地为老赵地构思添砖加瓦,完善细节,含泪默默包揽了所有脏活累活,一干就是深夜,总是最晚下班,游荡在凌晨4点地街道上,其中心酸不足为外人道也。凌晨四点很快,小希迎来了工作后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协助老赵完成“梦回七夕圣诞夜”活动。一周之前,老赵就已搭建好了框架,并把所有色彩参数给到了小希,小希在补完细节后顺手将参数输入了“梦回七夕圣诞夜”中。活动当天,老板让小希播放“梦回”,所有人戴上MR全触点设备后露出了震惊的表情,每个人头上都带着圣诞帽,小希惊恐地看到翠绿的圣诞帽下面,老板那张憋得通红的脸……摘下圣诞帽,老赵还是那个红人,小希却被扣了薪资,背锅的滋味如鲠在喉,委屈的泪水逆流成河,什么是成长?成长就是在日夜的交替中不断挣扎。筑梦师都是苦命的人。3个月后,小希将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体会整理发布到了网上,喝着苦涩的啤酒,我却从她的文字中读出了委屈之外的东西,以及从这些只言片语中脑补出上述故事,其中最为宝贵的是她对于想要从事筑梦师这一职业的“勇士”的14条掏心建议:1.我只把客户分为两种,一种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第二种是自己想要的太多,对于第一种我只要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就oK了,而第二种我只要挖出他内心最大的需求并且准确把它放大出来就ok了。2.用案例充分去可视化地呈现你的想法,不要只是在和运营谈想法,找运营认可的画面去临摹,提高基本功,有想法实现不到位也没办法。3.了解一下项目情况,活动目的等,尽可能收集的情报,减少一下二次返工,比如比你优秀的筑梦师所使用的一些想法,技法,元素等等融入到自己画面中。4.注意体验感的统一性,如果不是主题需要,场景能少则少,不超过3种,颜色能少则少,不超过3种,大量的留白,注意力聚焦,减少认知负担。5.作品是为商业服务而不仅仅是艺术创作,在功能性上实现它的价值,展现品牌个性,做一个符合它的创意设计。6.多看大神分享,注重平时累积,但不能只看,一定要练。7.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灵感和创新来源于生活。8.沟通,因为某种程度上客户比我们更懂。9.换位思考,假设这个设计不是我做的话它能否成功吸引到我,用什么吸引到我?10.提升审美。11.让自己满意。12.只有喜欢才会坚持。13.喝芝麻糊,多补补头发。14.入坑请三思。吐露心声后,小希仿佛得到了一丝慰藉,工作上的烦闷似乎减轻不少,车厢拥挤,小希望着面前低头看手机的小哥哥发呆。到家之前,天色已晚,小希街边路遇一乞丐,对方带着沉重的呼吸,好像故意等在这里似的堵住了小希的去路。小希本能后腿,声音有些颤抖:你做么子,我要叫人了!乞丐:能给我一个“梦”吗?小希:你知道我的职业?小希奇怪地打量了乞丐,此人脸被蒙住,身上却衣不遮体。小希:说下…你的要求吧。乞丐:我要黑色的梦,我要五彩斑斓的黑色。小希:我不是神…乞丐忽然失控,抓住小希:你就是!你对你的职业是不是有什么误解?你不是做设计的,也不是卖广告的,你的职业是什么?小希吓得说不出话。乞丐:记住!梦就是意义!筑梦师是为了让人找到生活的意义。生活意义站在未来看未来,当物质不再匮乏,人们的注意力会逐渐转向精神世界,自闲散中寻求意义,从虚构中获取力量,这时候,名为筑梦师的职业或将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