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颖国
认识到很重要,但迟迟没行动,怎么破?
5月的一个周末下午,热浪包裹着北京三里屯。许多人走入这里的三联韬奋书店,避一避暑,图个清静。他们看到书店一角正在进行一场读书分享会,气氛很热烈。
场地不大。在从一层密密麻麻码到二层的书架前,红、蓝、白色的各式横幅十分醒目,上面写着“新青年未来计划”、“投给想要的未来”、“打开时间的宝藏”等字样。不论是屏幕上科技感十足的海报,还是清一色年轻的观众,还是B站百万up主作为嘉宾,似乎都与“养老”这一稍显现实和沉重的主题有些对不上号。
养老,正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个人养老金等热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日常话题中,但高讨论度的另一面,是延伸出的焦虑感、无力感,讨论常常以一句“老了真可怕“的感慨作结,而非憧憬的未来、行动的勇气。毕竟,困扰年轻人的事情很多,老了后怎么办,只算是趴在天际的灰犀牛,还比不上近在眼前的众多幺蛾子。
而这也为参与个人养老金的金融机构的投教工作提出了挑战。该如何接近、占领90后00后的心智,让他们愿意深入理解问题的紧迫性,更关键的是不只被恐惧支配,而是被希望和理想驱动,提早规划和投入,投给“想要的未来“?
三联书店的活动,正是头部公募华夏基金最近的一项探索。
科技养老:“我们可能无法想象错过了怎样的世界”
1.为什么人类已经能够登上其他星球,却迟迟无法了解自己的大脑?
2.是什么原因让生物衰老、死亡?
3.如果我们吃的都是完全健康的食物,我们的寿命会有极大地延长吗?
4.对细胞DNA重新编码后细胞就能完全避免病毒的入侵吗?这一过程存在什么困难?
5.俄罗斯打造“永生人”的《计划》有可能实现吗?
6..开发脑机接口,让人脑与电脑相连的神经织网计划离我们还有多远?
7.怎样解释量子力学多世界理论中的量子永生悖论?
……
在华夏基金推出的首本专门面向年轻人的养老投资书籍《时间的宝藏》中,抛出了与“永生“相关的50个问题。
很多时候,问题都比答案重要。这些问题,其实是想引导年轻人思考,变老是不是一定是一件可怕的事?科技能否从本质上解决衰老的难题?AI等新兴技术会不会改变未来的退休生活?
无论你的看法偏乐观还是悲观,《时间的宝藏》通过条分缕析得出的结论,是幸福晚年几个绕不过的前提,首先是健康,其次是财富,第三是情感,最后是意义。
三联书店的专场活动,也说明,科技是引导年轻人正向思考养老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嘉宾之一,B站百万up主思维实验室的主理人沈琦,一上来就提出两个问题,当代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了,但第一,长寿就意味着快乐吗?第二,人类的寿命会一直这样增长下去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他以自己不服老的爷爷为例,说明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