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电子烟灰犀牛如期而至格隆汇
TUhjnbcbe - 2025/3/15 18:38:00

在无垠的非洲热带草原,生活着一种灰犀牛,他们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因麻痹大意而毫不在意。可一旦它开始向你狂奔而来,定会让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撞倒在地。灰犀牛并不神秘,却很危险。

所以用“灰犀牛”这个词,形容昨晚电子烟概念行情,再合适不过:明知道监管要来,却依旧麻痹大意。

电子烟概念此前涨幅较大,12个月翻近一倍;个股遭到机构重仓,深受投资者重视,市场上分析也不少。可是在昨天,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烟草专卖局研究起草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消息随即引起板块暴跌,无论在隔夜美股,还是在今日港股、A股,电子烟行业个股大面积下跌,部分龙头跌幅甚至跌出了双位数。

击中行业要害

此前《异军突起的电子烟——行业黎明还是昙花一现?》中已经分析过:

政策监管会不断完善和加强。加强监管一方面是要打击国内电子烟的乱象,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了将来万一放开,抵御国外电子烟的冲击。

税收会达到合理标准。过去国家通过提高税收来减少烟草产品的消费,未来也势必会依据同样的逻辑,采取相似的措施。

该来的,肯定会来。其实市场早该做好准备了。

监管部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附则中增加一条,作为第六十五条:“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中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

这意味着什么?首先,相关公司利润将因税收与现价,而受到拖累。目前电子烟税收仍参照普通消费品缴纳,即13%的增值税。而烟草目前税率为36%~52%,相当于目前电子烟税收的3~4倍,对行业来说,本就在挣扎之中的利润率,更是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电子烟可能参考目前卷烟相关政策,进行限价。目前卷烟最高售价不得超过元每条,也就是元每包。

其次,生产、分销都需要获得牌照,产销格局将发生改变。

在纳入烟草专卖管理之后,首先在电子烟生产端,就必须向烟草专卖局提出申请,并获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方可进行生产。

分销与零售渠道也必须获得类似许可,即“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和“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此前电子烟行业依靠线下零售渠道,不需要牌照,因此取得在线下的快速发展。

其实熟悉电子烟行业的人,往往知道这种现象存在:在网络销售禁令发布后,电子烟仍一直试图避免成为重资产行业。遍地的线下渠道并不是销售主阵地,因为铺租、存货等实际问题限制,难堪走量重任,因而其存在主要目的是与消费者建立联系,为日后的线上销售牵线搭桥。

一旦监管要求审核这些线下渠道,电子烟将变得更重资产,告别以往在监管灰色地带迅速发展的轻快脚步。一系列监管意味着电子烟产业链,尤其是下游企业,利润将被监管擀平,生存变得艰难。

整治势在必行

烟草行业充满暴利,所以很多人想分一杯羹。

年全球烟草制品市场规模亿美元,且同比增长6.9%。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中国烟草总公司对外宣布其年全年税前利润达1.16万亿元,这个数字在当时大概是阿里巴巴的16倍,腾讯的14倍,苹果的3倍。

从需求端看,都知道吸烟有害,但烟草本身拥有生理成瘾性,既能炒高价,也能刺激人冲动消费。年中国约有2.87亿烟民,是烟草用户数量最大的市场。

从供给端看,这项技术本身并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正儿八经的公司,以及阿猫阿狗都在参与,行业比拼的往往不是技术和质量,而是销售和品牌。

电子烟核心技术在于雾化器等电子零部件,目前国内厂商大多能够量产。整个产业从上游的电池、电芯、电路控制,发热电阻和烟油原材料,到中游的OEM、ODM,再到下游的销售渠道,已经比较完备。

在烟草行业监管上,中国政府一直将烟叶列为管制商品,只能通过烟草专卖局、烟草总公司进行收购和分销;联合各大卷烟厂建立的中烟公司,进一步把握烟草产业链绝大部分利润,成为控制行业营收的工具,所获资金用来支持国家建设。

这本是一套基本平衡且成熟的监管体系。

而电子烟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电子烟具有成瘾性,但既不属于药品,也非保健品、医疗器械,更不是烟草,因此在当时政策条件下存在一定监管难度。也正是在这时,中国主流电子烟品牌相继成立,但也有不少问题产品流入市场。

于是在灰色地带,电子烟行业野蛮生长,资本纷纷押注。他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与烟草一样既是税收大项又关系民生,监管部门怎么可能放任其灰色地带存在?

因此在昨天,监管就像一只灰犀牛,当人们精神松懈时,它突然冲锋,撞倒了电子烟投资者。

关于未来的一点推演

如果继续往下推演,对于资本来说,监管靴子落下其实也是利好。

电子烟行业过去是四不像,而纳入监管后,将为行业带来全新起跑线,电子烟会成为真正具有高成长性的消费行业,而且是成瘾性消费,一本万利。那个时候,资本会更放心地进入行业,抢占赛道。

但电子烟行业肯定要经历转型阵痛。企业将面临两种选择:打掉牙往肚里吞,牺牲公司利润率稳定C端售价;或是将成本摊到C端头上,暂时放弃市场份额。无论怎么选都会伴随阵痛,甚至是部分公司的退场。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经立过一个Flag,而且我们依然坚持,电子烟行业会受到强有力的监管,但不会死。

电子烟受到欢迎,因为它是烟草的减害替代品,且迎合时代需要:烟民回避烟草损害健康、年轻人追求新时尚、产业效集聚应。少了焦油和一氧化碳成分,电子烟有害物质比香烟少很多;新一代消费者群体购买力提升,行业更具溢价空间;电子烟产业链涉及上下游,比传统烟草行业更加复杂,带动产业发展和集聚效应也更加明显。除此之外,电子烟应用场景不仅局限于休闲娱乐,更可以在医疗行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洗牌已经开始,后市的关键不在于是行业否能存活,而在于行业之内,谁能够适者生存、最终占领世界。

目前市场有部分人认为,大玩家最有能力应对市场环境变化。这并非不可能。行业龙头在营销、利润率方面优势明显,尤其是电子烟行业,最大玩家占60%以上份额。监管门槛一旦确立,竞争格局将十分清晰,小玩家够不着门槛,很快就会被洗出局,大玩家则是赢者通吃,对冲了风险成本。

另一些人则认为,小公司更有机会。将来国家层面要进一步规范电子烟行业,那么如果通过入股的形式加强对行业发展的把控能力和监管水平,将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尚不知道国家队策略是什么,有可能是扶植行业龙头干掉小玩家,也有可能扶持小玩家干掉龙头。后者可能性很大,因为要获得控制权势必涉及资产交易,而小玩家估值溢价更低,因此控制股权的成本相对有限。

鉴于监管消息能够把电子烟概念吓出双位数跌幅,事实已经很清楚了——监管把握电子烟行业命门,获得国家队支持,意味着距离成功先人一步。

还有人认为,最后占领世界的,可能不是先出现的电子烟公司,而是过去在赛道上不太起眼的传统烟草公司。

包括云南中烟、河南中烟在内,中烟旗下有好几个公司,都在研发自己的电子烟产品。年8月20日,深圳国际电子烟产业博览会在会展中心举行,云南中烟和河南中烟拿出自家加热不燃烧产品,吸引众多参会者围观、尝试。

截止目前,上述两家公司,并没有在电子烟市场激起太多水花。但随着监管出台,电子烟行业跑线重置,作为中烟旗下电子烟品牌,它们将赢在起跑线上。

小结

今日电子烟行业,好似昨日侏罗纪公园,物种繁盛但鱼龙混杂。

经过一段时间野蛮生长,投资者似乎忘记了,陨石总会掉下来,霸王龙总会变成小母鸡。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更为强有力的监管可能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在这样的情况下,行业洗牌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如今监管靴子刚要落地,投资者就开始相互踩踏、夺路而逃,很显然大家都知道,政策方向才是烟草这一敏感行业的命门。

所以接下来要掌握电子烟行业的先机,只有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子烟灰犀牛如期而至格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