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素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生物多样性居全国之首。10月11-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举行。为充分展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云南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联合云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以及云南艺术学院,特别推出《家在云南》系列短视频和音频节目,通过云南特有动植物的“讲述”,向您呈现它们的生活场景、独特习性,寓教于乐、科普知识,展现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独特魅力。
长着大嘴的双角犀鸟
可是鸟类里的“模范爸爸”
今天的《家在云南》
一起来听它们的爱情故事
01:49我长着一个30厘米长的大嘴和一个大而宽的盔突,盔突中间微微凹陷,前缘形成两个角状突起,如同犀牛鼻子上的大角,非常威武,因此人类给我取名——双角犀鸟。
不要小看我喙上这个盔突,它有助于增强我的鸣叫分贝,使声音传得更远,也因为如此,我的叫声没有其他鸟类那么优美,甚至让很多人类觉得“太吵”,远远就能知道是我来了。当然,我最让人类印象深刻的不是我的叫声,而是我对爱情的忠贞。只要找到自己的伴侣后,就会恪守一夫一妻,尽心尽力哺育后代,与伴侣白头到老。
不是我自夸,我可是一个模范爸爸。当我的妻子怀孕后,我们就会选择一棵大树作为我们的家,我的妻子就在树洞里待产,并独自在树洞里孵化我们的孩子,并把孩子拉扯大以后,她才会飞出树洞。而我也开始了忙碌的生活,为了妻儿们的安全,我会用泥混合果实、种子等将树洞的口封闭,至留下一个让我们的嘴通过的小孔。
可别以为妻子不能出来,我在家外就是自由自在的玩耍,不!养育孩子是夫妇二人共同的责任!妻子孵卵、育雏期间,她的食物供给就由我来完成。大概每隔两小时,我就会叼来食物,通过门口的小孔给家里的妻子喂食,虽然很累,但绝不让妻子饿肚子。
双角犀鸟封巢图片来自科技日报
因为我们的体型很大,食量也很大,我们最爱吃热带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当然也会吃大的昆虫、爬行类、鼠类等动物。别看我们的大嘴很笨重,但它既是工具又是武器,可以轻松自如地采摘浆果,轻而易举地剥开坚果,还能得心应手地捕捉鼠类和昆虫。
等孩子长大,可以自己飞行,它们就会离开我们,去寻找伴侣,组成新的家庭。而我和妻子就会离开育儿的家,一起到外面玩耍大半年,到来年再回来,生育下一代。
(手绘作品:双角犀鸟)
我是双角犀鸟
我在云南等你!
双角犀鸟手绘作者介绍: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师李红兵
来源/云南台新闻广播
策划/管昕本期文案/赵晶
声音演绎/杨语
音频节目后期制作/徐权
视频统筹/曹禹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