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内罗毕3月3日电世界那么大,意大利人里卡尔多·奥利齐奥却钟情于东部非洲国家肯尼亚,定居于此18年,与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群落为伴。
年3月3日是第8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的主题是“森林与生计:维持人类与地球”。
2月27日,里卡尔多·奥利齐奥在位于肯尼亚内罗毕的家中接受采访。(受访者供图)
奥利齐奥的经历正是这一主题的缩影。多年记者经历让他目睹了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年,已至不惑之年的他开始在肯尼亚着手探索社区野生动物保护新模式。
为了一饱“动物大迁徙”的眼福,越来越多的人来肯尼亚旅游。选择森林还是生计?如何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奥利齐奥尝试“盘活”一些社区保护区,以旅游反哺野生动物保护。
在肯尼亚,除了国家公园和国家保护区外,还有大约多个私人运作的社区野生动物保护区。有些社区保护区所拥有的动物种类和某些种群数量比一些国家公园还要多。
“我钟情于非洲这片土地,更深爱着生活在肯尼亚草原上的各类野生动物,我想让更多人喜爱并参与保护这片土地和野生动物,我希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奥利齐奥说。
工作中的里卡尔多·奥利齐奥。(资料照片受访者供图)
他从保护区的土地所有者那里租来一些土地,逐渐运营起4处营地,向游客提供观赏野生动物和休息的场所。保护区原住民也参与其中,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本土文化、介绍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情况,并呼吁大家参与保护。
营地逐渐小有名气。年,奥利齐奥运营的野外营地接待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游客。“很多游客认识到了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并把这个理念带回自己的国家。”他说。
这些野外营地吸引了众多本地和国际游客。奥利齐奥说,他的最主要目的是确保当地马赛和桑布鲁游牧民族的生计,让其成为野生动物的保护主力。据他介绍,其运营的野外酒店和营地有八成员工是保护区内游牧民。为了生存,他们曾猎杀野生动物,再加上人口增长和牧群扩张,野生动物栖息地越来越小。如今,解决了生计的后顾之忧,他们和奥利齐奥一起在发展旅游和保护动物之间寻找平衡。
奥利齐奥在肯尼亚最北部运营的野外营地位于黑犀牛栖息地附近,营地大部分收益被用于黑犀牛栖息地保护。有了充足资金后,为了让黑犀牛重回桑布鲁保护区,他于年初在桑布鲁国家保护区的考罗河畔成立了萨鲁尼犀牛保护营地。
卡尔多·奥利齐奥在保护区,身后有大象在休息。(资料照片受访者供图)
原住民马丁·赛尔梅特是奥利齐奥雇佣的员工。“没有疫情的时候,旅游业繁荣,保护区得到更多资金用于土地和野生动物保护,我在奥利齐奥的酒店工作也有工资,我很乐意向游客讲解犀牛、大象、狮子、斑马等野生动物的情况,让更多人保护它们。”马丁说,他还有很多同伴在保护区内当警卫、导游、司机和服务员。
游客入住营地每人每天需缴纳1.2万肯尼亚先令(约合人民币元)的保护区管理费。奥利齐奥介绍,营地旅游收入绝大部分被用于土地管理、防偷猎、森林管护等。不过,由于新冠疫情,当地旅游业几乎停滞。
“保护区不仅与野生动物有关,更与人类息息相关。如果野生动物保护区无法得到更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