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格拉威尔在《异类》中提出理论理论:不管在什么事情上学习的时间投入达到个小时,那么这个人一定会在这个领域的专家
来,我们细数一下,一万个小时是什么概念。个小时,如果按照每天8个小时来计算那就是天,就算是每天都能坚持下来不停歇,也需要花费三年半的时间。如果是你,你能够做到三年半的时间内每天工作只做同一件事吗?
然而在江西景德镇,有这么一位手艺人
他对犀牛雕塑的的热爱已经超越了自我
他坚持创作犀牛陶艺已有二十年
二十年个春去秋来,寒来暑往
他都一直在坚持犀牛雕塑创作
目前已经有几千件作品呈现
犀牛于他来说已不是简单的创作素材
更是他生活和灵魂的精神引导
用独特的艺术语言突破其原本的平实
而他,就是当代陶瓷雕塑大师
犀牛王——徐宁
徐宁,年出生于江西余干,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现为在中国犀牛工作室主持人,当代陶艺雕塑大师,年9月组建景德镇中国犀牛工作室并开始研究犀牛艺术陶瓷,年10月在北京艺术区举办“徐宁个人作品展”
徐宁的犀牛系列作品以其朴素的本色来表现质朴的情感、奔放的豪气,落尽豪气见真淳,体现出一种深厚、纯真与原始之美。让至朴至纯的泥土和火烧后凝聚的力度,直接占据了空间和视觉场。每个作品的整个形体饱满而有分量,使人感到一种咄咄逼人的力之美,材质的自在力与内在的生命力、创作者的现代意识相吻合,包容着深刻、雄厚、崇高和魁伟的品格,现出一种自然天成、回归泥土和物象至真至朴的本色风格显示出震撼人心的美。
徐宁老师称,“我喜欢简单的形和有变化的色彩。”即便徐宁老师的犀牛作品外型瑰美多姿,其本质还是在表现开阔的自然空间,传达深厚的纯真与原始之美。犀牛,竞逐在旷野中、穿梭于莽林间,性情温和,无所畏惧,陷入困境则凶猛异常。在犀牛身上,徐宁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与自然体系中无邪的灵性,更多的则是从中窥探到与自我灵魂跨越物种的碰撞融合。“犀”音谐“希”,代表着希望期许,徐宁怀揣着这一份艺术希冀,在犀牛陶瓷艺术上倾注了他二十年来的心血。
当谈起作品的材质用料、烧制过程时,徐宁若有所思,他说他十分强调自然材质表现力的把握和表现对象生命形态的塑造同时到位;此外,他不单单在古朴、原始、本真上下功夫,还追求作品的艳丽和华美,他认为陶瓷换言之就是一种火的艺术,陶瓷雕塑必出火而后定,每一件作品的烧制都是一个冒险的过程,自己的内心如同在烈火中的陶艺,承受着煎熬,也享受着喜悦,创造着快乐。
当问起徐宁为什么钟情于以动物为创作对象时,徐宁说道,它们有着超于人类的嗅觉、速度和天生技能、本领。它们的真诚忠厚让我们感动,也为我们展现了真实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体现了生命的珍贵和生存的艰难。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它们是大自然予以人类的最珍贵的馈赠,动物与艺术有着妙不可言的关系,动物让艺术更高明,艺术让动物更具情感。
“生活多一天,就会多一些新的理解。每次创作,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十分有跨越感!”徐宁老师是一个对艺术创作是有追求的。他一直如犀牛一般勇往直前,他的“犀牛”让我们得以瞥见这二十年来一处赤子之心,也见证了他的心有灵“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