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被列为即将消失的100个地方,还有未解之
TUhjnbcbe - 2025/2/15 17:26:00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www.csjkc.com/yydt/m/513.html

依靠石油能源大力发展的巴库,现代化的建筑毋庸置疑是巴库引以为傲的亮点。但不得不说,阿塞拜疆人对巴库最为钟爱的一定是它的老城。今天的巴库既有着古老的建筑遗产--老城,也有着让人眩晕的现代建筑。

丘吉尔曾经说过,“假如把石油比作皇后,那么巴库就是她的王冠”。镶嵌在巴库这顶王冠上的宝石就是古城IchariShahar。巴库是历史悠久的古城,老城韵味十足,与现代化的大都市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巴库迅速的发展即将把这座历史悠久的老城吞噬,巴库老城甚至被列为即将消失的个地方之一。

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城内有众多名胜古迹,如11世纪建造的瑟纳克卡尔清真寺塔,12世纪的克孜卡拉瑟塔楼,13世纪的巴伊洛夫石堡,15世纪的希尔凡王宫及17世纪的汗王宫殿至今保存完好。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巴库墙城及城内的希尔凡国王宫殿和少女塔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根据《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全》的要求,入选世界遗产的标准为必须是“人类历史的典范”,老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是:“巴库古城的建筑深受拜火教、萨桑王朝、阿拉伯、波斯、希尔万尼、奥特曼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是古代城市整体布局和古代建筑中杰出而稀有的典范。”

老城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年以前,巴库只有古城一部分,古城的建筑大都采用黄色石头做外墙,最厚的可达2-3米,非常坚固。巴库缺土,不长树,直到年巴库采油富裕后从高山运树运草来改造,才有古城外的建筑。自那时起巴库被分为内城和新城,内城街道狭窄,被老城墙包围,是巴库的核心区域。新城位于内城的南面,完全是一个用石油财富建造出来的新巴库。

现存老城格局是12世纪希尔凡王朝定都后形成的,视野里厚实的城墙、古典的房子、带有坡度的道路,无一例外的被石头这种主材铺满,典型的欧洲式的城堡,看来今天高加索三国一直在向欧洲靠拢是有历史渊源的。在巴库老城需要做三件事:第一件是看各种景点,了解各种历史。

第二件是去街边的古董店淘一些苏联时代的物品,虽然巴库一直模仿着欧洲,但有一点做得还比较中国,那就是在老城里可以砍价。第三件是拍照,修缮得如此精良的老城遗留着难得的历史气息,所有固定着的画面都值得留下珍贵的记录。路边偶尔还会有些艺术家在这边卖画,感兴趣的话也可以了解一下。

对了,路边很多的售货摊都卖高加索式的帽子,一边封死的圆筒状毛茸茸的。在高加索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这种帽子售卖,有点像越南的奥黛、印度的沙丽,绝对可以作为当地LOGO的商品。

老城里的餐厅

走进老城最先看到了几个印度游客,要求和我合影。嗯?跟我合影?准备把这张照片放家里玄关那儿辟邪吗?我去印度的时候确实发现印度游客爱和中国游客合影,不过那都是找女孩,尤其是胖女孩极受欢迎,像找我这样的至今还没发现过。

印度游客的热情让我有点莫名其妙,合完影我继续往前走,双眼到处寻找着古城里值得拍下的画面。正当我聚精会神之时,突然从旁边跳出一个本地大汗,“ha...”的一声跳进了我眼前的画面中,当时这冷不丁的一下还真吓到我了,他发出的那个“ha”在我耳中都有回音儿了!什么地干活?

定睛一看,对方摆出一个中国武打片里的动作站在我面前,我一看就是brucelee、jackiechan、jet那帮人的拥趸,看来此时的pengMu也不能闲着了,冲着他也“恨!恨!哈!咿!”的来了两嗓子。还真别说,就是管用,这一喊对面的一个壮汉让我给喊成三个壮汉了!

仨人还真以为我会功夫呢,热情地用也不知道是阿塞拜疆语还是俄语和我聊了起来。打住,赶紧打住,连语言带功夫我是一丁点都不会,你们跟我聊什么聊?很明显,为时已晚,他们仨的热情明确告诉我,如果今天不教他们几招百蟒缠身、犀牛望月、恶狗冲对啥的是别想走了。我说感谢你们喜欢中国武术,但我是照相的不是卖把式的,想学的话去中国学吧。

人家明显感到很失望,但还坚持让我把相机给别人,帮我们四个人拍一张摆着武术姿势的合影。你可拉倒吧!相机给别人?再抱着相机跑了我哪儿追去啊?得!还是我给你们仨拍一张吧。尽管对我的提议不很满意,但仍然摆出姿势让我拍下了这张照片。

喜爱中国武术的哥仨

老城里最有名的一具雕塑是阿塞拜疆现代作家瓦希德的巨型头像。其实他的真名叫阿里阿加·马梅德库利·奥格。年2月17日生于巴库Macaзыр区一个木匠家庭。年他出版诗集《贪婪的果》时用了阿里阿加·瓦希德的笔名,这个名字含有唯一、第一的意思,这本诗集给他带来崇高的荣誉,笔名就一直沿用下去。

他曾把很多东方文学翻译成阿塞拜疆语,是阿塞拜疆近代最为有名的作家。老城里的雕塑是他的头像,这个雕塑不是因为瓦希德有名,而是因为雕塑的这个头像如果有密集恐惧症的话会被吓个半死。头像除了脸部正面和耳朵,其他地方连带着脖子全都是密密麻麻的的树枝、人像,这些人像都是他的作品里的人物,后脑勺正中坐着4个人是他生前的同事。

大作家年10月1日在巴库去世,葬于巴库山顶名人公墓的林荫道上。年在巴库音协附近的花园里竖起了诗人的青铜头像,在年迁移到老城百姓古堡的кичик街上。诗人在巴库的学校、故居,均用阿里阿加·瓦希德来命名。在诗人头像小广场转角附近的小花园街,原来叫古别尔纳托斯基花园街,也改为瓦希德花园街了。

告别头像后继续向前沿着坡路走,这里有个有趣的传说,传说早年走私犯做交易,地点在斜坡顶处的药店门口,暗号是来人摔一跤,交易方把一袋金币交给摔倒的人。结果一俄罗斯人在交易前抵达,碰巧摔了一跤,交易方就把金币给了他,这人真是遇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从此俄罗斯人来巴库老城旅游,都会到那里故意跌倒,看看会不会捡到钱。我做到这里时只觉着很多人站在路边商店的门口,我当时以为躲阴凉来了,自己也傻站了一会儿才走的。不过这几分钟确实没看见有俄罗斯游客跑这儿来摔跤的,不知道这个有趣的传说能有几分的真实度。

瓦希德花园街上的美女

聊了半天老城了,老城里真正值得去的地方还没介绍,那就是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希尔凡王宫和少女塔。始建于15世纪的希尔凡王宫位于巴库老城的最高处,由于建筑精美、风格独特、用料讲究被称作是阿塞拜疆古建筑的典范之作。整个建筑群沿山势而建,上下分为三个部分,希尔凡宫建在最高层。

宫殿的主要入口有高高的门楼装饰,门楼的阶梯通向圆顶的高高的八角形大厅,这个大厅的两道箭形的门洞通向宫殿的东边和南边部分,大厅圆顶下的其余各面分别建有高高的箭形壁龛。现在整个宫殿都用作博物馆,展出精美的文物和王宫的用品。

王宫大厅里,地上有口旱井,所有的游客来这里后都像集体默哀一样低着头围着井。底层用投影出现人物走动,据介绍这是一个对话口,客人来了,从这口井喊话:“请上茶”。怎么听着都别扭,怎么像地主家的做派?这里可是王宫的宫殿啊!当着外宾的面儿低头冲井喊话?

王宫建筑群第二个部分是赛义德阿西亚巴库维陵墓。这是一座八棱型的建筑,建筑的上部是八面拼成圆锥形的幕形顶盖。民间传说认为,赛义德阿西亚巴库维陵墓里埋葬的是希尔凡沙赫哈利卢拉的一个宫廷科学家,他从事医学、数学和星相学研究。现在这座建筑物更多的是以“苦行僧陵墓”而闻名。

宫殿建筑群的第三个部分坐落着年修建的希尔凡沙赫陵墓群和家族清真寺,陵墓建筑为圆顶,装饰有浮雕的六放星。希尔凡宫用阿普歇伦斯克产的石灰石建成,这种石灰石具有很独特的价值,经过打磨后呈牛奶白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获得金赭色的色调。

宫殿的墙用不同大小的这种石头垒成,让我惊奇的是15世纪阿塞拜疆工匠的工艺水准居然能如此之高。这里的墙面极为平整,每块石材打磨得极为精致,以至于每块石材之间的缝隙微小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程度,如此高超的技术让我不得不怀疑这座王宫到底是不是15世纪的杰作。

15世纪初也就是我国的明朝初期,定都北京的朱棣修建了紫禁城,两个建筑不好做直接的比较,毕竟咱们的古建筑有很多用的是木材,那高超的榫卯结构知道今天让人看起来都为之叫绝。不过在石材用料的工艺中,不得不说,人家确实高出咱们不多,就一筹!宫殿里墙面的平整度,我觉着非得用高科技的仪器才能打磨出如此光滑的效果,真不知道在年前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宫殿内部的墙面极为平整光滑

巴库老城最为知名的就是我最后说的这个建筑,但令我纠结的是至今我依然没有搞清它到底叫什么名字。一般的情况下都叫它为少女塔,但还有一派专业人士却非要固执地叫它处女塔。巴库最为有名的古建筑至今没个最终说法到底为什么呢?

好,这个问题暂时先放一下,咱们先聊一下它的前世今生。它的前世今生也都是一堆谜团,所以写这个少女塔是真难,这就是为什么我把少女塔放在最后写的原因。少女塔的第一个谜团就是它的修建年代,有人根据巴库附近的古老岩洞和岩画,推测少女塔可能初建于公元前六到七世纪。

也有人将少女塔与巴库老城内的古城墙和席尔旺沙皇宫作比照,认为少女塔可能与皇宫属于同时代的建筑。但这些都仅仅是推测,迄今并没有发现可靠的文字记载。但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少女塔建于12世纪,也就是中国宋朝那个时代,比刚才那个希尔凡王宫还要早二三百年。

其实我这么说也十分不严谨,因为少女塔是阿塞拜疆唯一一幢高达8层的历史建筑物,但12世纪时建造的是上面五层的部分,少女塔下面三层是建于公元前7至公元前6世纪,那可相当于是中国的春秋时期,比老子都大!当时这个三层的建筑是用作天文台和火神殿的,到了12世纪才把上面那5层建起来。

第二谜团是它的修建者是谁?连修建时间都没搞定,修建者就更难以揣测了。塔外墙那块用古阿拉伯文镌刻的石牌,被普遍认为是少女塔修缮者,而不是修建者。少女塔是修来干啥的?

有历史学家认为,少女塔是观察敌人的瞭望塔,和巴库老城的古城墙一样,是整个巴库军事防御工程的一部分。也有人推测少女塔是一座天文台或者灯塔,甚至是拜火教神庙,这些推测看似都有道理,但孰是孰非,恐怕这个未解之谜还要继续延续下去了。

第三个谜团,塔本身的造型极为优美,为什么在东侧多了一堵难看的墙?少女塔的平面结构类似于一个有点歪的钥匙孔,也可以说像一个逗号,北圆南尖,据说有冬暖夏凉之效。但这个优雅的造型多出来的一部分打乱,也就是塔东侧的那堵石墙,它的修建年代与作用同样是未解之谜,有人经过考证认为这堵墙是为了防止里海海水对塔身侵袭而修建的防波提。

公元年巴库老城遭受大地震,几乎所有的建筑被夷为平地,而少女塔却安然无恙,依旧巍然屹立在里海之滨,所以至今许多资料上还一直强调这座塔应该称为处女塔,寓意这座塔从未被征服过。有学者推测这是一堵支撑墙,正是因为有了它,少女塔才得以经受年的大地震而巍然屹立至今。

少女塔临海凭风,既是瞭望塔也是护城堡,外形半圆半方,即可分流里海的强劲风头,又可将海风导入城内降温,堪称“世界最大的人造风扇”。原来的少女塔应该就位于里海边,传说国王的女儿爱上一平民,国王反对两人相爱,把平民派到海外去打仗,最后传来阵亡的噩耗,少女从塔顶跳入大海。

这个悲惨的结局并没有打动我,因为类似的传说太多,有点可怜不过来了。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少女塔的位置上,既然能从塔上跳进海里,一定是在里海边上。这可与我此时此刻站在塔底下看到的不同,也可能是后经历代叠修与海岸变化,今天少女塔距离里海有不到百米远,就隔着一条马路。也就是F1大奖赛的比赛赛道。赛道一边是里海的海岸,一边是老城和少女塔,在这样的环境中比赛注意力能集中吗?

里海边上的少女塔

少女塔建筑高29米,谜一样存在的塔里有古井,以及巴库老照片的展览,不过可不是免费的。在周边走走很是惬意,尤其晚上路灯都亮起来以后,古城立刻就恢复了它的古韵,白天躁动的画面消失得无影无踪,安静的空间能听到的只有巴库的风声,感觉到的是风带着里海的湿润划过面颊的舒爽。

别看阿塞拜疆是伊斯兰教国家,但买酒很方便,绝对的世俗化伊斯兰国家,如果喝完酒在这种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致兼备的地方散散步,让体内的酒精都挥发在这片天地中,我敢肯定这一定是您今生难以忘记的一个夜晚。

如果您喜欢本文,如果您支持原创拒绝抄袭,请帮忙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

1
查看完整版本: 被列为即将消失的100个地方,还有未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