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个地方,坐落在美丽的彩云之南;
有那么一个地方,被称为“动物王国”,孔雀、金丝猴、野象、虎、豹、犀牛、犀鸟;
有那么一个地方,被称为“植物王国”,热带雨林、热带水果、榕树、橡胶树、椰树、油棕;
有那么一个民族,他们信奉佛教,与水结缘,与竹为伴;
有那么一个民族,女孩婀娜多姿,能歌善舞,被称为“金孔雀”,男孩高大强壮,坚强勇敢,被称为“金马鹿”;
有那么一个民族,孕育着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展现着浓厚的民族底蕴和强大的民族活力;
……
这个地方就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个民族就是傣族。西双版纳,是傣族的主要聚居地,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为“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美丽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镶嵌在祖国南疆的一颗璀璨明珠。
西双版纳,因其保存完整的热带雨林,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神秘的傣族文化,自成一派的傣族饮食特色,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是旅行者的天堂,是云南的一个符号,是中国的一张名片。
西双版纳养育了土生土长的傣族人民,傣族又赋予了这片土地更深的底蕴,也衍生了博大精深的傣医药文化,是中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
媚瘦傣家古法瘦身正是凭借傣医药为基础进行瘦身产品的研发,重点打造女性“胸、腰、臀”三围之美,让每一位女性都能有傣族女性的婀娜之姿。
那么接下来跟我一起揭开神秘的傣族面纱吧。
傣族,是与水有缘的民族,称为水的民族。民谚说“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水创世,世靠水”。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讲到,开天辟地的英叭天神,就是用水混合其他物质造成了地球。是水形成地,水是万物之源。
傣族的新年,傣语称为“楞喝桑堪”或“桑堪比迈”。由于欢度新年的时候,要举行热烈而隆重的泼水祝福活动,傣族称为“尚罕”和“尚间”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外地人都把它称为泼水节。
现在,泼水节已经变成一个全民的节日,每逢泼水节到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便聚集在一起,共同欢度这个快乐的节日。“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傣家幸福”,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容器装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文雅的则用树枝蘸水泼,泼水的仪式意为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说到云南,人们就会联想到孔雀,孔雀是傣族的象征,在傣族文化里有着崇高的地位,不管是建筑,服饰,还是舞蹈中,随处可见孔雀的身影。孔雀舞是傣族的代表性舞蹈,是傣族艺术文化的结晶,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成功将孔雀的特征与傣族女性身体柔美融合在一起,相信每一位女性都希望能够拥有“金孔雀”曼妙的身姿,媚瘦傣家古法瘦身为你实现神奇傣族美体。
傣族姑娘的穿着打扮,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傣族姑娘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一个个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如花似玉。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犹如落入凡间的仙子。
傣族饮食文化和傣医药文化成就傣家姑娘的婀娜身姿
取自热带雨林的天然美食
傣族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在不断的发展中,傣味主题餐厅开始走向全国,深受美食爱好者的欢迎,到版纳旅游的小伙伴千万不要忘记品尝下傣味。
傣族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佐餐菜肴和小吃有酸、甜、苦、辣、生几个特色,食材全是源于大山提供的自然资源,绿色、健康。傣家人认为,吃酸的心爽眼亮,有助消化,还可以消署解热;吃野的,可以清肺解热、明目健脑;吃甜的,能增加热量,解除疲劳;吃辣的可以增进食欲,预防伤风感冒;吃生的,则可保证营养;傣族人民还擅长将花朵佐以调料做成美味绝伦的佳
“嗜酸”
傣族饮食嗜酸,与其生活地域有关,傣族居住地都较燥热,酸性食品不仅能消食,而且能刺激食欲,预防中暑。
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食野”
是指傣族喜欢吃一些野生的动植物。如食蝉,野生的蕨菜、刺苞、鱼腥菜、香茅草、这些野生植物具有清肺解热、明目健脑、抗衰老的作用。
“食花”
攀枝花、白花、芭蕉花等植物的花,傣族人民将其佐以调料做成美味绝伦的佳肴。在傣族饮食中的食花习俗中,米饭呈现出花朵的黄色,食之松软可口而略带清香。
傣族菜可说是一种非常符合现代人健康观念的料理,尤其是它的烹调方法,几乎不使用任何的盐、味精,而且少油。只是添加了大量的野生植物像野草、野菜、青柠檬汁及鱼露,含有丰富的维他命C、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避免胆固醇过高,经常享用傣族菜不但可以调整体重,对健康也有很大的益处。
药食同源的傣医药学
傣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本民族丰富的传统医药经验,并吸收了古印度医学、汉医学的部份内容,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独特的医药理论,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医药体系,对边疆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和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傣医遵循着药来自雨林,方来自经书的理论基础,制定“热病冷治、寒病温治、虚病补之”的治疗方案,又讲究药食同源的原则。
药理与佛学思想的相互结合
傣族先民信仰小乘佛教,认为“四塔”是万物的物质基础,自然界存在风、土、水、火“四塔”,而人体也同样由风、土、水、火“四塔”构成。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以四塔学说来阐述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四塔平衡则身体健康,四塔不平衡则人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