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打架,殃及池鱼。
据说,缺芯已经让苹果的部分高端手机都没有办法出货了。
要知道,苹果可是在全球芯片产业中具有极强的优先采购权的。连它都要遇到这个问题,目前半导体的压力是巨大的。
在今年1月上旬我们看多了半导体第一浪后,对于后面二浪行情一直保持非常大的信心,原因也就在这里。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
明面上来看,就是现在大家都转线上交易、工作、生活了,对于这类电子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
而去年同期由于当时疫情突发,严重打击了芯片上下游的订单需求,导致目前供需错配严重。
人家厂家都是要排单的,还要大规模采购各种原材料、设备等等,不是想扩大产能就可以扩大的。
然而,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其实是博弈的升级!
要知道,全球6成以上的半导体需求在中国;而相对应的是6成以上的优质半导体供给是在美国。
原本两家合作,那就是非常完美的。
这些企业尽管技术含量不算世界领先,但是,生产大规模中低端的芯片产品还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被折腾了后,要么零部件不足,要么设备不足,要么原有芯片的存量库存不足……反正是各种各样的麻烦一大堆。
这个时候,欧洲的疫情又特别严重,很多厂家也没法开工,进一步打击了中国企业从欧洲获得生产所需材料、设备的能力。
因此,深层次来说,目前缺芯其实是中美半导体半脱钩所致!
而叠加大家都是疯狂印钞救市,需求端拼命买买买,这个问题也就被明显的放大了。
所以,从12月至今,我一直说中波段来看,芯片绝对是一个高景气的产业,道理就在这里。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描述,那么,中美博弈下,芯片全产业链没法正常运行,导致制成品短缺,进而带动其价格飙升,直接点燃了芯片领域的通货膨胀。
—————————————
事实上,新上来的班底已经明确了,不会轻易放弃川普任内对我们的各项经济和产业打压。
这个当然符合我们的预期~
然而,这也就意味着,中美博弈下,各种产业之间的衔接其实是无法回到以前那样顺畅的。
要知道,全球制成品和半制成品中,有22万种商品是中国具有碾压性优势的。
光一个稀土的管理制度,已经让美国的F35没法继续生产了。
所以,两边如此相互折腾,势必会引发各类产品都在生产的过程中遭遇越来越严重的零部件、设备、原材料、技术等紧缺,从而冲击到更多的产业出现供给不足的问题。
二战后全球经济体系最厉害的地方是什么?
就是不同国家结合自己的强项,把分工越来越复杂的各种产业中的某些环节拿过来,成为自己的优势产业。
并以此为切入点,进入全球产业链大分工体系内,获得谋生的机会。
然而,现在两强相互折腾,这得影响多少产业没法正常运行?
大家回忆一下,去年这个时候,因为全球疫情突然飙升,各国都进入紧急封锁状态,多少工厂不得不停工?
即使后面尝试复工复产,一会儿没有防疫物资不能开工,一会儿日本的高端材料进不来,一会儿美国欧洲的设备没法运过来等等,这不正是前车之鉴吗?
唯一的区别是,当时更多是因为疫情的陡增突发引起的;而现在,更像是长效机制,两国矛盾越来越深,则更类似于一种主动的。
因此,可以想见,接下去,央妈们再控制货币也没有用。
只要这两个国家一直这么产业链战争下去,则各项产业总是很难像过去那样高效运行。
截至目前,在全球产业链体系内,没有人可以取代美国的作用;同样,也没有人可以取代中国的作用。
用自己手里的产业局部优势,相互打击对方的产业链内的布局劣势,成了引爆新一轮全球物价上涨的真正燃点。
试问,央妈能做什么呢?
——————————————
有意思的是,目前美国的核心通胀数据已经明显起来了。
过去两周,我写过很多篇有关这个问题的文章,各位可以再自行复习一下,今天就不展开了。
但是,我要强调的是:
过去30年的数据显示,只要美国核心CPI达到2%附近,后续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也会突破2%。
这是什么意思?
我一再强调,10年美债收益率可是全球所有资产的锚。
这东西要是飙升太快,那就是全球流动性开始收紧。
美联储是可以适度干预,但是没法长期强行干预。
不能忘记,次贷危机的爆发,恰恰就是美联储对10年美债收益率管理失败直接引爆的。
而现在美国核心通胀数据已经突破2%了,当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说“这是暂时几个月的”。
但是,结合上面的逻辑,这也就预示着不久将来美债收益率突破2%的可能性是极大的。这个东西一旦飙升到这个位置,
以目前疫情的惨烈情况,以目前各国天量债务规模,真要飙升到2%,那就是灾难级别的事情了。
大家看看图中黄色的线,即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7天上涨了这么多。
这后面还在强行推进1.9万亿美元刺激,预计3月份就会落地。
这么夸张的大刺激,这物价能不涨吗?
更何况,目前中美关系其实是还在越来越差,中美产业链战争还在不断深化。
原本的大刺激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可以由伟大的、富有吃苦耐劳精神的中国人民背走,以国际精神解救美国人民于水火。
这也就意味着,深度博弈的背景下,这波通货膨胀可能是超预期的;而通货膨胀超预期,可能是今年年内最大的灰犀牛事件了。
接下去,就看美联储如何再一次动用工具去阻止美债收益率飙升了。
如果不能,那么年10月初和12月底美股的两次爆仓,就是前车之鉴。
很明显,年远比年更加艰难!
爽过了,该付门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