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1/21 19:27:00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本报记者王柯瑾北京报道在房地产市场调控进一步收紧的同时,与之深度关联的金融业也在不断加码监管力度。《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日,多地银保监局公布的罚单中涉及房地产金融违规事项。7月27日,上海银保监局披露17张罚单,涉及14家金融机构,罚款金额合计万元,其中银行机构合计被罚万元,案由均与房地产贷款违法违规行为有关。同日,青岛银保监局披露5张罚单,剑指银行违反房地产行业政策。7月28日,上海银保监局再发11张罚单,其中7张涉及银行房地产贷款违规。此外,进入年中银行业评级报告密集披露期,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的评级报告中提到银行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房地产领域风险敞口较大,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待压降、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存一定压力等。7月27日,中诚信国际将中国房地产行业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业内分析认为,中国房地产业将面临严峻挑战。那么,在强监管和信用评级下调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加强涉房贷风险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从严政策持续加码7月27日~28日,各地银保监局公布的罚单中,被罚机构违法违规案由主要包括:发放不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并购贷款、未根据房地产项目的实际进度和资金需求发放贷款、向项目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项目违规提供融资、个人消费贷款违规用于购房或流入股市、部分流动资金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以流动资金贷款形式违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违反房地产行业政策等,且呈现银行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双罚”趋势。今年以来,针对房地产贷款违规的罚单明显增加。然而,密集罚单之下,仍有银行出现违规涉房贷款,原因何在?“因为房地产业务在银行中占比较高,且收益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应加强监管,银行应逐步稳妥降低房地产贷款占比。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表示赞同。其告诉记者:“从整个银行机构来看,房地产业务比重还是相对较大的,规模大、资金大,又有比较好的抵押物,对银行来讲还是相对优质的资产,因此尽管有政策调控和约束,也不排除个别银行因为没有更好的资产或其他原因,还是会将资金投向该领域。”除直接向房企提供融资外,其他类型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也是被监管处罚的重要目标。某国有大行风险管理部人士表示:“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从银行方面看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一是主观违规放贷,将理财或其他资管资金违规投向限制领域;二是正常放贷之后,资金监控没有到位,导致资金流入房地产领域,常见于个人消费贷款或经营性贷款。”近期,房地产行业调控日趋严厉。7月23日,住建部等8部门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8部门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指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日前,无锡等多个城市推出了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稳定住房价格。与此同时,上海确定了房贷利率上调的新规。金融业与房地产业联系紧密,我国监管部门多次表示,房地产贷款具有“灰犀牛”特征。因此,在“房住不炒”的导向下,银行业房地产贷款调整也在积极进行中。北京某国有大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正在进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调整。”今年1月1日起,央行、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正式实施,该《通知》要求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分档设置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上限。按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上限分为五档:中资大型银行分别是40%和32.5%;中资中型银行分别是27.5%和20%;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分别是22.5%和17.5%;县域农合机构分别是17.5%和12.5%;村镇银行分别是12.5%和7.5%。业内分析认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推出,对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提出上限要求,将有助于降低银行房地产风险敞口,以及调整银行中长期经营策略和信贷结构。在多项政策调控之下,银行业房地产贷款投放出现明显变化。7月14日,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公开表示,房地产贷款增速降至10.3%,继续低于全部贷款增速。风险敞口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