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这部片子的宣传出了什么问题,也许还是追光动画的尿性所致,所以这部满是唐诗的动画片佳作成了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必看的电影。
举目所望,小学生数量极多,然而除了在铁杵磨成针的典故上爆出一阵我学过的惊呼外,估计能看得懂这片子的小孩极少,毕竟历史课还没有开。
然而真正被这部片子惊呆的是我这个老男孩,那些应景的诗词只是点缀和表象,这真正讨论的,难道不是人生滋味?这是半大的孩子能够懂的?
加上好歹也算个价值投资者,就用我这个个月的宝宝的眼光,来描述一下这部片子带给我的震撼吧。(有剧透)
1安和史是边关的顶梁柱,朝廷和边关的人也都知道安禄山要反,然而安禄山将反要反了十几年,最后才真正反,是不是让人想起了灰犀牛?
李白想要找官场的人告发安禄山造反,距离安禄山真正造反还有11年的时间。
泡沫就是这样,人人都知道会有破的一天,可是在没破前,捅出去就是无中生有的造谣生事,只有当你从心底里接受了泡沫,也习惯了泡沫,正准备享受一下泡沫的时候,泡沫才会恰好开始破灭。
国内年的p2p,以及年的房子都是如此,而且在泡沫真正破灭之前,任何提前准备都意味着与市场行为背离,意味着承受巨大的压力。
想想《大空头》里押注房子违约的基金,在真正泡沫破灭前也是有40%的亏损。
2李白,在各种赛道上的反复横跳,一直到老了急中出错。
虽然李白有着他人无可比拟的才气,但是自己却潇洒vs功名的道路上走到黑,弯腰送文章求举荐vs纵情放歌饮酒,积极结交权贵vs被更高层排挤猜疑,出世修道游山玩水vs被功名诱惑再次入世为反王写诗。
如果是投资,巴菲特买了又卖台积电和航空股,看起来像个趋势投资者,实际是个价值投资者,李白却是伪装成追逐自由自在的大鹏鸟的价值投资者,实际上却是个趋势投资者。
要想一生潇洒,不如放下短期的功名,一以贯之呢?
3高适,价值投资者的隐忍与努力。
价值投资者在跨过复利爆发的奇点之前,都是卑微的。
要在比武失败后,从心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回去努力重修自己的文武两道。
在努力中物理条件的清苦自然不用说,更要忍受来自于村里孩子的讥笑,也要对来自于好友李白等同龄人已经获得成就的精神压力。
要知道,很多人,30多岁,就放弃了,40多岁就已经是行尸走肉。
而我觉得高适真正开始成长还是从40+进入军队大营开始,为自己从诗人和武术爱好者变身成低级参谋,不断积累量变到质变的经验,哪怕自己年轻时对于文书如此头大。
价值投资者还是要耐得住寂寞,看得懂网上的各种鼓噪和喧哗的声音,各种晒收益率的帖子,一时赢不代表一直赢,不要被轻易诱惑,走自己认准的投资道路,积小胜为大胜。
真正的价投从40开始学习并不晚,轻易偏离自己的道路跟随别人刻意造出来的假象,只会让自己迷失方向而已。
4牛市早晚会来,人这一辈子大概只要抓住少数几次机会就够了。
对于高适来说,虽然安史之乱对于整个天下来说都是大熊市,大风险,但是自己只要抓住,就能在半年之内,把官职的从八品升到三镇的节度使。
而在这之前,有在进长安之前三年守孝的苦修,也有从扬州比武失败后回故乡的回炉再造,更有在军营之中做底层参谋的日复一日。
其实高适的机会也不止安史之乱一次,年轻时候被推荐的枪舞也可以平步青云,只是用力过猛没有抓住。
但是在做了节度使后的人生巅峰中,又蕴藏着几次的熊市杀机,譬如说永王的造反,吐蕃的围困,任何一次危机都足以致命。
但显然这个时候的高适已经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能够面对永王的顺流而下作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并且能够在解救李白和吐蕃围困的进退两难的时候,出招老道。
最后,二十多岁都是想建功立业的年纪,也都想要走捷径,可是却看不懂这个世界的道理,只能凭借一股热血来尝试和乱闯。
当然这是年轻人应该有的冲劲,但是却并不适合投资。
人,最难能可贵的是40岁以后还能保持年轻时候这股热血。李白20+的时候就懂得相扑作戏要做全套的道理,高适50+终于能够学以致用。
如果人到中年,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想要躺平,不妨去看看这部动画电影,也许会唤起你心里已经凉下去的那股热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