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因皇帝和贵族的需求,工匠创作出一批又一批的珍贵文物。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这件文物,它有两幅面孔,是实用性和艺术性高度融合的宝贝,您想要知道这件器物的真相,那就让小编给您从头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
小编给大家揭秘这件文物前,首先要给大家介绍一种动物,它就是犀牛。
犀牛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动物,它四肢较短,给人一种笨拙感,体重可以达到—千克。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我国在新石器时代犀牛便已经存在,在余姚河姆渡遗址中,专家多次发现犀牛的骨头。但随着朝代的变迁,犀牛的数量却突然锐减,甚至面临被灭绝的困境。
众所周知,犀牛身上有三宝,犀牛肉、犀牛皮、犀牛角。殷商时期,狩猎犀牛成为炫耀武力的手段;春秋战国时期,犀牛皮被应用在盔甲;东晋时期,达官贵人为满足需求,工匠们将犀牛角制成酒杯。
古人认为犀牛角有很多功能,它不仅可以治病,还能达到保健的效果。因此,用犀牛角杯饮酒风靡一时。但工匠在制作这件物品的过程中,却发现犀牛角杯的两个缺点:第一,犀牛角的形状固定,造成制作出来的角杯形状单一;第二,犀牛角一头大一头小,不能像正常的酒杯可以直立。如何才能克服这两个缺点,工匠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个办法,他们便创造出一件“独特”的犀牛角杯,目前,它被收藏在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中的犀牛角杯,还与一位唐代著名诗人有关,他就是与杜甫并称为“李杜”的李白。
在日常生活中,李白为人爽朗大方,喜欢结交朋友,每次与朋友相聚时,他都会多饮几杯,而《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众多代表作都是在酒醉时创作的。正因如此,后人也称李白为“酒仙”。
古代的工匠将李白与犀牛角相结合后,便想出这个巧妙的雕刻理念,并将这个杯取名为“犀牛角雕李白醉酒”杯。但是,看到犀牛角杯的实物照片后,你是否会感觉有些奇怪,这根本不是“杯”,而是一个艺术摆件。其实,这就是这件角杯的珍贵之处,它有两幅面孔。
在使用“犀牛角雕李白醉酒”杯时,我们要将其杯反过来,这件物品便会由“摆件”变成“酒杯”,简单地说,就是将李白的脑袋朝下了,这种雕刻方法,直接弥补了犀牛角杯立不住、站不稳的缺点。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句诗中的“灵犀”指的就是犀牛角中的白线,据说可以通到人们的心灵。酒杯上的李白雕刻精美,其醉态可人,非常传神,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代工匠的技术和智慧。
如果各位读者对“犀牛角雕李白醉酒”杯感兴趣,您可以去苏州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它独有的魅力,并进一步体会实用性和艺术性高度融合的宝贝文物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