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那个表情包,也许大部分人永远都不会认识这种身高一米二、翅膀展开宽度2米多的巨型怪鸟。吃到嘴里的鱼会掉出来,心情好了就拔毛送给喜欢的对象(包括动物饲养员),看着二兮兮的却是鳄鱼的天敌。它叫鲸头鹳,全球仅剩下到只,易危。
看起来同样智障的鸮鹦鹉,长着翅膀却不会飞,遇到危险就原地不动;偏偏好奇心又强,看到摄影师的镜头都连蹦带跳地跑来看看。这种又蠢又萌的鸟,截止年,全球仅剩下只,其中包括78个养殖体成鸟,极危。
还有这个天生微笑脸的小动物,让一众明星红人疯狂地去澳大利亚与之合影打卡。这个看起来萌化人心的小东西叫短尾袋鼠,易危。
在物种灭绝这件事上,每个人都在见证历史,每个人也都在参与历史。
英国创意摄影师协会主席著名摄影师蒂姆·弗拉克奔走于世界各地,以影像记录了70余种珍稀的野生动物,美国国家地理协会首席科学家亲自操刀配文,就有了这厚重的《濒危》。从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大熊猫、雪豹,到热带雨林中奇妙的黄眼树蛙,从冰川覆盖的北极大陆,到广袤无垠的非洲草原,记录下70余个物种,让每个人不得不正视那些正在消失的生命。
01.因人类熟知而被屠戮的种群
灵长类动物,拉丁词为“Primates”,意思是“首要的,第一的”;传到东方后,被翻译为灵长,取其万灵之长的意思,其中的黑猩猩更是被誉为人类近亲,足见人类对灵长类动物智商的认可。然而,虽然“贵为”人类近亲,这些传奇的“万灵之长”也没能躲过被屠戮的命运。
对欧洲人来说,山魈的肉是难得的美味。于是,这种和早期人类一样,有着群居生活习惯的灵长类种群,会在短短一周内,数以吨计地成为西欧餐桌上的野味。
山魈是除人类外,唯一拥有庞大群体生活的动物,在西非,甚至有多达只的山魈共同生活在加蓬的森林里。然而,因为人类味蕾的喜爱,这些有家、有幼崽的灵长类动物,就成为冷冰冰的肉类。
中国的国宝级动物,除了滚滚,大概就是金丝猴了吧。这些披着火一样明艳皮毛、拥有浅蓝色面孔的川金丝猴,颇能讨得游人的好感。
90年代起,政府的保护让他们免于被盗猎者谋皮的命运,但旅游业的发展,大量的川金丝猴被游客打扰和围观,加上栖息地被开发为城市和景点,让这种西南深山中的美丽生灵数量不断锐减。今天,野生的川金丝猴群只有个了。
同样为人熟知的还有印尼的红毛猩猩;这种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小动物成为人们跟风购买的网红宠物,在INS或推特上,常常看到穿着衣服的小猩猩,坐在KOL们摆拍的场景中,吃着不属于它们的人类食品。
当然,作为宠物的始终是少数,让这个物种走向极危的,依然是刀耕火种的开垦。年的一场森林大火,让世界上1/3的红毛猩猩死亡,也让这一类人猿族群成为极危的物种。
《濒危》中供罗列了14种灵长类动物,其中8种濒危,5种极危,1种易危。“人类近亲”的噱头并没有为他们带来更多的保护,“可爱聪明”的人类好感度反而加速了这些“万灵之长”的衰亡。
02.看起来规模庞大的物种远比你想象地要脆弱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同样,人类无意识的举动,也可能最终导致某些族群的灭顶之灾。
斯氏燕蛾素来被看作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昆虫,7.5厘米的华丽翅膀,会在遇到威胁时突然变色。它们以有毒植物为食,有着近乎妖冶的美丽。或许是由于人类无节制的伐木造田,让斯氏燕蛾的幼虫失去了食物,在20世纪到来之前,这种绝美的昆虫就永远地从地球消失了。
很多物种都有着让人惊叹的繁殖能力,却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显得不堪一击。人们总是觉得,这东西那么多,怎么可能会灭绝?同样的故事再次上演在19世纪初的美洲大陆。
彼时植被繁茂的美洲是旅鸽的天堂,鸽群飞过几乎带来连续很多天的遮天蔽日。为了减轻这种鸟类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人们开始了对旅鸽无节制的捕杀。开垦森林、焚烧鸽巢、广设捕鸟网,他们无视动物保护人士的不要无节制捕杀的警告,终于有一天,旅鸽不再需要他们捕杀了。这种矫健的鸟儿,于年9月灭绝。
蝴蝶效应总是发生得悄无声息,旅鸽的灭绝,让以其尸体为食的美洲埋葬甲虫步其后尘地走向了濒危之路。
埋葬甲虫是一种吃腐食的昆虫,当旅鸽自然死亡后,埋葬甲虫会把旅鸽的尸体埋到土壤里,并在这片土地上繁衍后代,旅鸽的尸体会成为埋葬甲虫幼虫的食物,自然的生态循环,让腐化的尸体重新成为甲虫生命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在空气中腐烂滋生疫病。
旅鸽的灭绝,让埋葬甲虫失去了主要的食物来源,甲虫因食物短缺而数量锐减后,自然生物链也会被打破。地球上有大约40万种已知的甲虫,这些人们日常几乎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