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衣冠禽兽居然象征职权,古人看到胸前补
TUhjnbcbe - 2024/8/30 21:49:00

古人穿衣可是有讲究的,特别是官员的衣服。大家应该比较熟悉白居易,他被贬至九江郡当司马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琵琶行》,里面就一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很多人可能很疑惑,为什么这个江州司马是青山,而且还哭得连衣服都湿了呢?这就要从古代的官服说起了。

首先是官服颜色,秦时青黑唐时紫,唐朝的官服并没有继承秦汉时期的青黑色,交交叉领、以及显腰身的外部特征。而唐太宗李世民是鲜卑族,所以唐朝的官服受到北方文化影响比较深,《周书·晋荡公护传》对宇文护的母亲阎氏信中回忆护和其表弟贺兰祥儿时的装束是这样写的:“汝时着绯绫袍、银装带,盛洛着紫织成缬通身袍、黄绫里,并乘骡而去”。可以看出时下北族贵族喜用紫色、绯色等颜色并配以特定颜色的腰带及里衣。

唐朝相比清汉时期,官服的样式也有了变化,主要是宽松的“团领袍”。当时只有官员以及贵族能够穿这样的衣服,衣领成了区分贵族个平民的一大特征。高宗上元元年,唐朝官服核心由团领袍色、腰带区分官阶的特点正式形成。到贞观年间明确规定,三品及以上的官员团领袍为紫色,四品五品服绯色,六品七品穿绿色,八品九品小官官服皆是青色。

到了武则天的武周时期,当时武则天想要表现自己的武周与大唐不同,所以官服加绣各色禽兽图纹,区别官员的品阶和职能,样式生并没有多大改变,这一方式发展到明清时期就变成了严格的官服“补子”制度。

“司马”其实就是州刺史的一个别称,就是一个闲职,白居易笔下的这个司马就是一个小官,所以穿青衫就很合理了,他是因为自己的际遇才会听曲后伤心痛哭。一袭青衫在身,正是白居易官位低微的体现。因此,我们能够看出来,在古代一个人的穿着是最直观体现身份地位的。

宋朝基本是照搬了唐朝的官服样式,但是到了元朝官服非常混乱,到了明朝朱元璋问鼎天下后,对官服有了明确的里面,为了改变胡化的习惯,朱元璋从衣着开始,他的设计理念是“上承周汉,下取唐宋”,并在唐朝官服团领袍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他提出在官服的前胸、后背均绣方形“补子”,补子是补缀于官服前胸后背之上的一块方形织物,且补子上的纹样文武官各异。官服上的补子是识别官员等级的一种标志,随官职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

一般文官比较儒雅,可以说是受到儒家思想熏陶比较严重,他认为君子就应当读圣贤之书,要怀有治世之韬略,性格要沉稳端方,品质要高洁如竹。官服补子上绣的是飞禽,补子上的色彩以黑、蓝、白为主,装饰花纹是祥云、海浪、万福节、山川。一到九品文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仙鹤、锦鸡、孔雀、云雁、白鹇、鹭鸶、鸂鶒、黄鹂、鹌鹑。从这里可以看出,明朝把皇帝对官员的美好寄托都设计在了可补子上,但是明朝贪污腐败现象却是屡治不绝!

对于武官自然和文官不同,也要符合他们自身威武的气质,一腔热血配以走兽,颜色运用了大量的红棕色、黄色,装饰花纹为海波、团云、祥纹。一到九品武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麒麟、狮、豹、虎、熊、彪、犀牛、犀牛、海马。一品武官要求文武双全,所以绣上了祥瑞化身的麒麟。

现在“衣冠禽兽”这个词语算是骂人的话,但是在古代这可是一种职权的象征,看到官员身上的这些禽兽图案就能明白他们的官职,总体来说秦汉官服严肃霸气,唐朝的官服大气宽容,明朝官服肃穆精致。但是所有朝代中,唯有清朝的官服是最丑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

1
查看完整版本: 衣冠禽兽居然象征职权,古人看到胸前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