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吴祚来十年后中国银行业改革需再出发f4qvifir
TUhjnbcbe - 2020/7/11 10:38:00

吴祚来:十年后,中国银行业改革需再出发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已成为主导力量,是中国金融业的擎天柱。如果中国的金融业出现问题,那将是全局性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业形成了良性的互动,经济快速增长为银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是中国银行业这一轮的轻松快跑不是没有代价的。中国银行业近年的高绩效是建立在利率管制没有放开,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存贷利差依然较大的前提下的,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质量就高,老问题就不会再犯。银行业的核心是效率问题,在长期金融管制和金融抑制下,中国银行业表现出“缺乏竞争压力的低效率”(斯蒂格利茨称之为“管理松懈”的低效率)。中国银行业在过去较长时间存在的呆账比率高、资本充足率低、体制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差的问题是并不会因一次“外科手术式”的剥离就能解决的。中国银行业的险根源泉和病灶的消除还需要长期的改革来实现。1999年,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一次性剥离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达1.3万亿元。十年过去了,当年处置这些不良资产的公司,现在也处于资不抵债状态,而十年前的问题没有解决,新一轮经济周期将产生更多的不良资产。中国商业银行这一轮没有受到太严重的冲击,还在于我们国际化程度低。但是,现代的金融战是“超限战”,美国人放了祸水,祸及全球。商业银行是一部风险机器。在全球经济金融急速变革和剧烈动荡的时代,如果没有一个强大高效安全的商业银行运行体系,将给经济和金融的系统性安全埋下隐患。我国商业银行过去的不良资产偏高,运营效率低下,资本金不足,创新能力低是一方面。而道德风险尤甚,在治理结构上,“委托人”缺位,“代理人”缺位,在实践中导致监督机制的薄弱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影响运营的安全与效率。罗杰斯最近在回答为什么不投资中国的银行股时说,因为对中国金融股的损益表一无所知,不会投资到不懂的公司上。虽然我国已经建立相对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但金融创新能力依然薄弱,缺乏有效的风险定价机制,更多地用行*管理进行风险管理,银行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低,风险难以分散。应该说,商业银行的每项资产负债业务既创造了商机,也蕴含着风险。如果不以分散风险为指导原则,原本为回避风险而追加的资产反而可能导致更大的潜在风险。花旗银行前CEO普林斯说过,银行的风险管理在复杂程度上甚至大于航天工程。大部分灾难或危机是极其偶然和不可预测的,我们事后的解释只能是一种情感上的满足,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我们所要做的是对新形势作出快速调整。银行的效率直接关系到金融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运行的质量。因此,这一轮危机面前,中国银行业的再整肃、再改革将摆在面前。

1
查看完整版本: 吴祚来十年后中国银行业改革需再出发f4qvif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