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清照梅语人生的一首词,充满了爱情的 [复制链接]

1#

梅花作为一种清淡素雅的观赏花木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不惧冰霜,傲然盛开的精神令人敬仰,历代都有咏梅诗词佳作。富有传奇色彩的李清照,一生当中写了很多关于梅花的作品,梅花凌寒傲雪的品质,和她的命运如此相似。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吟咏梅花,让人产生“人就是梅,梅就是人”的联想。

李清照在《孤雁儿》的词题中说:“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在她写给丈夫赵明诚的这首悼亡词里,她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人已去,心已碎,往事不再来。所谓:“一枝折得,没个人堪寄”。对亡夫的哀思痛彻心扉,却无处可寄。

从此后,梅花成了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到另一个写照,她独自在国破家亡后漂泊,内心的孤独凄凉无以伦比,“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她鬓角的梅花残破不堪,可是她不得不一个人在忧患中了却残生。

李清照常常想起她和赵明诚偕隐青州的十年时光,那应该是他们夫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那里有他们爱情最初的模样。在青州的第七个年头,三十二岁的李清照画了一副自画像,悬挂在归来堂,画中女子清丽温婉,风姿雅致,手持一枝梅花,十分娴雅端庄。

赵明诚看后爱不释手,在画上欣然题词“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他太希望就这么和自己娇美的妻子双双归隐,不问世事,过闲云野鹤,世外桃源的日子。

但是话虽这么说,事实上,赵明诚对于金石书画的热爱显然超过了妻子李清照。为了寻访金石书画,常常出门游历,归期不定,把李清照独自留在家中。闲来无事的李清照,常常用词来抒写对爱人的思念与牵挂。这一年初春,李清照写了一首伤春之作《浣溪沙》,以表达对丈夫的相思,更是她“梅语人生”的作品,全词如下: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注释:

1.落梅初:指暮春。梅花农历三月开花,故埤雅云:“江南三月为迎梅雨。”青州稍晚。开后不久即落。

2.玉鸭熏炉:香炉形似鸭者。李商隐促漏诗:“睡鸭香炉换夕照。”玉鸭,指瓷制。亦称金鸭,系铜制。花间集顾夐临江仙:“香炉尽销金鸭冷。”3.瑞脑,香料名。闲瑞脑,意谓香料闲置未燃。

4.朱樱:形容罗帐的颜色。唐本草谓樱桃“熟时深红色者谓之朱樱”。斗帐,形如覆斗之小帐。古诗孔雀东南飞:“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温庭筠偶游诗中有:“红珠斗帐樱桃熟,金尾屏风孔雀闲。”

5.流苏,用羽毛或丝线编制的排穗,列于帐子上沿之装饰品。宋代庞元英在《文昌杂录卷五》中:“流苏,五彩毛杂而垂之。挚虞决疑要注曰:‘凡下垂为苏。’张衡东京赋:‘飞流苏之骚杀。’……盖流苏、骚杀,皆下垂也。”

6.犀:犀,指犀牛角,中有白线贯通两端,故称“通犀”或“通天犀”。宋苏轼四时词之四:“夜风摇动镇帏犀。”又春帖子词:“风暖犀盘尚镇帏。”帏上悬犀,使不因风而动,能给人温暖,驱辟寒气,所以也叫“辟寒犀”。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上记载:“开元二年冬至,交趾国进犀一株,色黄如金。使者请以金盘置于殿中,温温然有暖气袭人。上问其故,使者对曰:‘此辟寒犀也。顷自隋文帝时,本国曾进一株,直至今日。’上甚悦,厚赐之。”

赏析:

词的上片“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词人在暮春时节的一个傍晚,对镜自照,顾影自怜,伤春春去。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一个“慵”字透露出词人的落寞,丈夫不在身边,凌乱的头发都懒得梳理。

庭院里除了随风飘零的梅花,缓缓流动的疏云,天际悠悠的淡月,就只剩下一个慵懒的自己。梅花初落,晚风轻拂,思念的人还没回来,月光莹莹的小院,空空荡荡,寂寞涌上心头。

在上片的布景描写中,词人以闺房常用的梳子作第一意象,用发髻凌乱而懒得打理,写出内心的落寞和期盼。随后放眼室外,看到了庭院里的落梅和云月。这是在青州的第七个年头,庭院如初,晚风如初,落梅如初,云月如初,君亦如初,我亦如初。

看似简单的几笔描述,却让人读出了伤春的滋味。李商隐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刚到青州时,李清照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拉着赵明诚一起踏雪寻梅,吟诗作对,可如今,梅花落了,春天也要过去了,可是你为什么还没回来呢?“疏疏”二字,读起来如此寂寥。

词的下片“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焚一支瑞脑香,袅袅弥漫的香雾,让屋里多了一些温暖,然而香尽炉闲,平添许多空虚。静静垂落的帷帐,默默不语的流苏,形单影只的词人,还有晚春的寒意,即使有名贵的辟寒犀可以驱寒,然而词人内心深处的寒意,是辟寒犀也驱遣不了的。

在下片中,词人通过写闺房陈设,呼应上片“慵”字,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尾句“辟寒”二字呼应上片的淡云,显得更加冷清,在这种凄清的氛围中,词人越发感觉异常寒冷。

丈夫不在身边,所有的寒冷只能自己独自承受,所以末尾这一句有轻轻埋怨之意,这也是词人心情低落的真正原因。李清照夫妇屏居青州时,生活美好而安宁。赵明诚视金石为自己的生命,他怎会常伴妻子左右,所以会趁着不必出仕的闲暇,外出遍访名山古迹,搜罗各种金石文刻。

李清照自然知道这是难免的,然而通情达理的她,毕竟是一弱女子,况且李清照自幼就才思敏捷,多愁善感,心里有委屈和埋怨也正常。在这样一个落花时节,她含情脉脉悲哀落梅,岂不是在哀叹自己无法回去的青春。

很多年后他们南渡,有一次,赵明诚接到诏书,要去湖州赴任,分别前,李清照问丈夫:“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明诚此时目光灿灿,大声回应说:“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独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说完,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在赵明诚心里,李清照等同于他收藏的“宗器”,万不得已时,李清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话多么令人难过。然而,一个多月后,李清照收到一封加急书报,原来赵明诚尚未到湖州任上,就在建康病倒了。李清照急忙买舟东下,一昼夜走了三百里,等她赶到建康,赵明诚已经病入膏肓,,不久便撒手人寰。

然而,李清照还是如此怀念他,在无数个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无依无靠的李清照故园难回,唯以故国之思打发时日。尝遍人间离合悲欢后,李清照更加思念青州庭院的梅花,思念和丈夫在一起共同度过的日日夜夜。她在《清平乐》里写道:“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曾经对着梅花落伤怀的词人,如今只能借酒消愁。她自己就像梅花落尽后的老梅树,“梅萼插残枝”、“更捻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她曲折探幽、无法消解的遗憾,以及高贵顽强的生命力,像梅花一样,其香淡淡,蕴藉悠长。

在李清照六十来首词中,伤春词占到一半左右,这首《浣溪沙》起句直抒胸臆,以“落梅”入词,点明“伤春”的主旨,是借梅花伤春的代表作。陈廷焯评价为“清丽”“婉约”,而龙榆生先生则说它“幽婉缠绵”。对于李清照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和赵明诚之间的爱情,一路开成朵朵梅花,暗香浮动。

李清照这两首《山花子》,道尽历史沧桑和世事沉浮,读来哀婉忧伤李清照这首哀婉的七夕词,明写与丈夫不能厮守之痛,实则另有隐情这首宋诗仅十句,几乎句句用比喻,以平淡心写送别情,洗尽铅华朱淑真这两首早秋诗,自比纨扇,有着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的坚毅果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