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又涨了。3月3日下午,发改委发布消息称,3月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元/吨和元/吨,相当于92号汽油每升上调0.20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22元。自去年12月底以来,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已经“五连涨”,国内大多数地区的92号成品油价格进入“8元时代”。本次油价上涨直接的原因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而乌俄局势可能导致的物价上涨却不仅仅限于石油,各个领域的商品价格都有了上涨的预期。俄罗斯是资源大国,是多种关键金属材料的主要供应国,其中钯和镍等贵金属是汽车制造的必需原料。镍是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关键原料,不仅能够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也是电池壳和保护盖的重要材料。俄罗斯的镍矿储量居世界首位,而且其高品位镍产量占全球22%,位居全球第一。钯金和铂金是净化汽车尾气的催化转化器的材料,俄罗斯去年的钯金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0%,铂金产量为64.1万盎司,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0%。乌克兰也是重要的钯金出口国,供应了美国35%的需求。此外,乌克兰还是氖、氪和氙等惰性气体的头号供应国,供应了全球70%的氖气,40%的氪气和30%的氙气。这些惰性气体在芯片制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占到芯片制造成本的5-6%。两国之间的战争必然会对供应链造成损害,从而给汽车产业带来压力。从更大范围看,这场战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广泛的,除了直接影响到汽车制造之外,还会从各个方面产生连续的、综合的影响。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是全球第一和第五大小麦种植国,俄罗斯供应了全球23%的氨、17%的钾肥、14%的尿素和10%的磷酸盐。当前战争还没有结束,美欧已经开始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将来制裁还可能加码,在战后对俄罗斯的制裁以及由此导致的全球局势动荡必将对经济造成更多难以预料的后果。这很容易导致物价的普遍上涨。当然,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具体能感受到什么效果还取决于国家在国际关系中所采取的策略。无论如何,全球通胀的加剧会进一步增加汽车产业压力。如果说俄罗斯进军乌克兰是年第一只黑天鹅,那么,新冠疫情的反反复复已经从原来的黑天鹅变成如今的灰犀牛了。在爆发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从心理上,人们已经从恐慌变为习以为常;但疫情对经济的打击却是实实在在的,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加剧了全球的通货膨胀和供应链危机。随之而来的是一波肉眼可见的普遍涨价。以与民生最为关切的消费来说,年1月CPI指数同比上涨0.9%,奶茶涨价、咖啡涨价、方便面涨价、电影票也涨价,不一而足。汽车售价也看涨,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从去年年底开始,随着新的补贴*策的出炉,各大车企纷纷上调新能源汽车的售价,比如特斯拉、小鹏、哪吒、广汽埃安、比亚迪、极星等等等,涨幅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ModelY涨价后已经超过30万元,超出了享受国家补贴的价格区间。涨价虽说是以新的补贴*策为契机,但也反映出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窘境——有面子没里子,销量看涨但盈利有限,甚至亏本赚吆喝,尤其是在补贴完全取消以后。虽然目前的计划是补贴*策到年底才会终止,但车企不得不早做打算,否则勉强支撑到最后恐怕会陷入更大的困境。欧拉黑猫白猫停止接单,厂家自爆黑猫一台亏损超过一万元。所谓停止接单,大多数人都会理解为停产,只不过还涉及到已接订单的后续处理问题,当然可以继续生产以兑现订单,也可能私下和消费者达成和解方案从而获得比勉强生产更好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亏损产品的停止接单,也可以看作一种变相的涨价,因为低价的产品没有了,想买的话就只能购买价格更高的产品了。黑猫白猫的厂商指导价约为7-9万,总之在10万以内,以长城汽车这样的车企尚且不能解决成本问题,这或许是对10万元以内电动车的预警,如宏光MINIEV这样的3-5万的小车是否也应该居安思危了。毕竟销量这么大,万一哪天增长的成本突破了可以承受的底线,那可就亏大了。涨价不是万灵丹,不涨价活不下去,但是涨了价之后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