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犀牛消亡史 [复制链接]

1#

点个“在看”倍鼓舞,设为“星标”不迷路

最爱历史(ID:solovehistroy)授权转载

作者

最爱君

在一次狩猎中,竟然捕获到71头犀牛后,商朝某一位王在甲骨文中留下记载,为自己“辉煌”的猎捕成绩欢欣鼓舞。

那时候,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遍布着貘、犀牛、水鹿、亚洲象等各种如今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才出现的动物。多年前的商王和商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在甲骨文中留下的,将是一场有关中国古代生态演变的物种哀歌。

??

1

在距今年前,中国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4%左右。根据竺可桢等气候学家的测算,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的部落联盟和夏朝、商朝,中国整体处于温暖时期,北亚热带的北界,比现在要北移2.5个纬度,气温也要高出2-3摄氏度。

但气候每一次微小的波动,都将带给自然和历史以剧烈的震动。

大约从公元前年开始,历史进入到周朝后,中国气候再次转入寒冷期。这一次的小冰期蔓延了整个西周时期,前后延续多年。对此,《古本竹书纪年》记载道,周孝王七年(公元前年),“冬,大雨雹,牛马死,(长)江、汉(江)俱冻”。

随着气候转入寒冷期,中原地区的先人们发现,原来在河南等中原地带广泛存在的犀牛、大象等动物逐渐退出黄河流域,开始南迁。《吕氏春秋·古乐》和《孟子·滕文公下》将其表述为周武王“驱虎、豹、犀、象而远之”,但这些大型哺乳动物的南迁,实际上仅仅依靠人力是做不到的,其南迁的背景,是中国年文明史上第一个寒冷期的到来。

尽管从西周时期开始,黄河流域的犀牛和大象逐渐消失,然而在相对温暖、森林广袤的江淮流域,它们仍然广泛存在。因此先人们对于犀牛的南迁虽然不解,但也未过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