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民日报首次提到的ldquo灰犀 [复制链接]

1#

《人民日报》昨日在头版刊发了一篇评论员文章提到,“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黑天鹅”已经世人皆知。然而,首次出现在官方媒体表述中的“灰犀牛”到底指什么?

灰犀牛:从字面意思来讲灰犀牛生长于非洲草原,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憨直的路线、爆发性的攻击力定会让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扑倒在地!所以危险并不都来源于突如其来的灾难或者太过微小的问题,更多只是因为我们长久地视而不见,不愿意承认危机的存在。

“灰犀牛”概念首先出现在《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中,该书被誉为《黑天鹅》的姊妹篇,作者MichlWuckr是美国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

Michl以重达两吨的灰犀牛来比喻发生概率大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相对于黑天鹅事件的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

根据此书,很多事件都能被归入“灰犀牛”的范畴,比如:年美国房地产泡沫集中爆发以及在此之前的诸多泡沫破裂;飓风卡特里娜和桑迪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后的毁灭性余波;颠覆了传统媒体的现实数码技术;大桥坍塌和摇摇欲坠的城市基础设施。

在金融市场方面,Michl指出年的金融海啸其实早已危机重重,有智者留意到房地产泡沫迟早必爆,然而,却还是不能阻止这场金融海啸,而事实上,提前沽空次贷债券的高人,若不是坚持到底,也可能早已成为输家,而不能一朝大赚,相反的是,大部分人都要为这场海啸埋单。

当下的中国经济,谁是“灰犀牛”?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认为,房地产泡沫是毫无疑问的最大“灰犀牛”。一方面,对于中国房价的泡沫化已经没有争议,但另一方面房价调控却陷入“空调”的境地,不断逼空,导致很多人产生“房价永远不会跌”的错觉。

环视全球的房地产泡沫,都符合两个特征:一是周期长,一轮大牛市超过10年并不稀奇;二是泡沫破裂时地动山摇,犹如雪崩和泥石流,逃生非常困难。

第二只“灰犀牛”是“货币贬值、资金外流”引发类似于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金融动荡。最近两年,受国内资产价格高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转型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人民币贬值预期,导致外汇储备从4万亿美元下降至3万亿美元。尽管最近外汇储备趋稳,但主要是外汇管制加强的结果,人民币贬值预期仍未消除。

第三只灰犀牛是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目前官方公布的银行不良资产率在2%左右,这是非常好的数字。但市场并不买账,从银行股的股价表现看,不良率显然存在低估。很多银行股的PE(股票市值与净利润之比)在5倍左右(A股市盈率中位数70倍);PB在1倍以下(即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

我们离灰犀牛还有多远?

对于被普遍认为是最大的“灰犀牛”——房地产泡沫,天风证券宏观分析团队认为,从长期来看,人们可能高估了*策对房价的控制力,低估了货币信用收缩的影响。目前中国的住房抵押贷款余额/LTV开始超越家庭房地产市值,意味着中国的灰犀牛可能开始动起来了。幸好,中国现在的房贷收入比相比美国爆发危机时的水平,还处于相对安全的区间,这意味着离灰犀牛还有一段安全距离,这给了平稳跨越债务周期的空间。

天风证券从两个维度计算房价安全垫的厚度:房地产的市值和其作为抵押品的价值之比,居民的按揭贷款支出和可支配收入之比。

报告指出,决定房价的不是居民部门的整体杠杆率,而是购房者的边际杠杆。年开始,中国居民购房抵押率(LoantoValuRatio,LTV)也在不断上行,并在-年加速上行。年底中国购房抵押率LTV达到50%,相当于美国-年的水平,与美国-06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的LTV(56%)相差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年中国的住房抵押贷款余额/LTV也开始超越家庭房地产市值,这不是一个善意的信号。虽然从银行了解到的房贷违约率尚且不值得担心。即使中国房地产市值低于其抵押价值,并也不一定意味着违约率的上升,这取决于居民的安全垫(首付比例和房贷支出收入比)有多厚。

美国家庭平均房贷支出与收入比从年之后快速上升,年时该指标为65%,但年时已经是99%,无限接近房价的压力极限。当家庭的全部收入只能用于房贷支出时,崩盘是早晚的事情。年美国家庭平均房贷收入比达到了%,突破极限后旋即爆发危机。从这个维度看,虽然中国的灰犀牛隐约动起来了,但我们离它还有一段距离。

面对“灰犀牛”,你该怎么办?

一德期货首席经济师郭士英指出,从这次金融会议的严厉措辞和有关精神来看,至少“下半场的下半段”,也就是未来两年,*策的基调不会轻易变了。那么在全球紧缩的大环境下,资产市场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几乎是不可避免,而且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未来商品市场也将因此面临二次探底;供给侧改革给上游国有企业带来的异常增长预计也是不可持续的,中长期来看,其收入和利润增速都可能跌回原有轨道内。

刘胜军建议,第一,树立坚定的风险意识,保持充足的流动性,资产组合保持合理的分散化。第二,踏空房地产大牛市的朋友们,这么多年的心理煎熬都挺过来了,再继续坚持几年吧,千万别在泡沫破灭前冲进去当“接盘侠”。第三,远离恒大、融创之类的“债多不压身”的大户,警惕庞氏融资陷阱,远离银行股。

办公室经济一局局长王志军谈到,对于“灰犀牛”事件,因为问题已经存在了,也有征兆,所以对这类问题要增加危机意识,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存在的“灰犀牛”风险隐患,如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等问题,要摸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和影响程度,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对于普通投资人,我们该如何驾驭“灰犀牛”

1、弄清刚需是重点

 

有人说,这几年,听的最悲惨的就是你买了北二环的大三居,我买了别人推荐的假股权和基金,对于房产,美国跟中国的国情不同,美国当年次贷危机主要诱因是因为美国居民本身储蓄不多,买房子基本首付比例在10%,当发生危机就难于应付,而我国的买房人士大多基本有一定的工作和还款能力,加之国内居民本身房贷成本在家庭消费的占比接近3成。


  

国情不同,自然有理由相信国家有应付这种危机的能力。对于那些在大街上劝你买房的人,是这个世界最诚实的人,虽然他们不是什么大咖,也不是什么专家,但是遇到他们应该抽时间听一听。目前的房产行业的发展态势,哪些小区的学术氛围比较好,哪些小区在地铁沿线。


  

经过15年的房产牛市的人都清楚,一线城市的房产存在着一定的泡沫,但是这种泡沫是良性的,再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态势在短时期可能不在,短期可能处于一个区间盘整的情形,但是往后的时间向上走需要一定的时间,若是刚需或者要改善居住环境的还是可以购置的,这只是早晚买的时间问题。


  

那这么说房产就没有投资价值了吗?其实对于一些即将升为一线城市的房产还是有很大的潜力的,从相关部门获悉,目前国内的一些城市净流入指数长期呈现正相关的区域,比如目前内地的教育资源比较发达的地区和申办国家中心城市的地区房产还是可以作为投资放心购入的,而且这些地区的后期发展无论是人口基数和市场活力都是某些一线城市无法比拟的,对于购房者而言,压力也尚小。

2、抓住未来趋势,精挑细选


  

对于股市,买股票就跟挑媳妇一样,各种条件都要考虑,熟悉股票的股性,基本面和对自己资金的把控,总的来说目前股市方面高科技股票可以参照美股近5年表现比较优质的细分门类来做筛选,对于电商、医疗、高科技、养老行业的企业亏损不可怕,受众基数较大,有比较好的现金流完全是可以应付目前的亏损。


  

所以,暂时的亏损是不可怕的,大环境起暖,这些行业自然会成为穿越历史周期,重点配置医药和消费领域的价值防御性产品。防御性产品以自身属性,在大环境不是很好的时候和消费类的产品竞相表演“吃药喝酒”的行情。


  

对于金融圈焦虑资金一直在金融圈空转,银行系不良资产增多,这些对普通投资人可能没什么影响,但是理财的时候多一个心眼,并不是收益越高越好,恰当的风险收益比才是最重要的,对于理财的时候大家要重点把控的是是否有底层资产,资产是否安全,是否属于小额分散的产品为主。从目前各大行业来看,基于消费场景的金融需求在未来保持着两位数的发展,所以对于一些车房类的金融产品投资者还是可以长期持有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