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人类最应该学习的是如何与其他生灵分享地球,如何与环境和平相处。我们站在了进化的顶端,却忘记了我们来自哪里。就像约翰·缪尔所说的“人只是自然共同体的一个成员,却总是高估自己的价值”。
3月19日,“苏丹”——地球上最后一头雄性北部白犀牛——因为衰老和多种感染,在肯尼亚去世,终年45岁。目前该亚种仅剩2头雌性,濒临灭绝……
要知道上世纪六十年代,刚果和苏丹部分地区还分布着近头北部白犀牛,到了年就只剩下头了,年北部白犀牛锐减到15头。
为什么短短20年时间北部白犀就遭受了灭顶之灾呢?一是因为北部白犀牛的栖息地被严重破坏,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犀牛头上的角。有些人觉得犀牛角的雕刻品难得,是身份的象征。一些亚洲国家还将犀角视为名贵的中药材,用于解热和强心。但犀角本质是犀牛的皮肤衍生物,跟我们的头发、指甲类似,主要成分是角蛋白,无法被身体吸收。
即便事实如此,也无法改变人们对犀角的狂热追求。为了防止最后一只雄性北部白犀牛被偷猎,它头上的犀角已被去除,并有40名持枪守卫和18名饲养员不分昼夜轮流看护。
世界上犀牛共有5种,分别是分布在非洲的白犀和黑犀,分布在亚洲的爪哇犀、苏门答腊犀和印度犀。我国也曾广泛分布过爪哇犀、苏门答腊犀和印度犀。但是因为过度捕猎,50年代末犀牛在中国就已经消失了。
以下是这5种犀牛的分类特征:
种名
分布
亚种分化
特征
白犀
非洲南部和中部,栖息于平坦的灌木林
2个亚种
体长3.3~4.5米,,体重达1.4~5吨,为犀科中最大种,也是仅次于象的陆生大兽。皮肤灰色。吻大而钝,故又称“方吻犀”。鼻端有2个长角,前角长,后角短,雌犀的角长于雄犀。比黑犀牛温和,较不具攻击性。
黑犀
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北至苏丹东北部,西至尼日利亚东北部。栖息于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
4个亚种
明显的特征是上唇呈三角形,且具卷绕性,用来剥枝条上的叶子。体长3-3.7米,重约1.5吨。皮厚无毛。双角,前角最长可达1.2米。是分布最广、存世最多的一种,有头。
苏门答腊犀
仅产于苏门答腊岛,但曾广布于印度、缅甸、东南亚至南洋群岛的雨林和山地、苔藓丛生的沼泽、森林。
3个亚种
体型最小的犀牛,体长约2米,体重约千克。也是唯一有丰富披毛的犀。双角。由于人类猎杀和栖息地的破坏,种群数量少于头。
爪哇犀
于爪哇岛的UdjungKulon国家公园和越南的Tien国家公园
3个亚种
是世界上最罕见的哺乳动物之一,现仅存50-60头。体长2-4米,肩,体重1.5-2吨之间。独角。
印度犀
分布于尼泊尔和印度东北部
无亚种
身上有明显的皮褶,皮上有许多圆钉头似的小鼓包,像披着一层厚铠甲,皮褶之间的皮肤却很细嫩,容易受到蚊虫叮咬,因而几乎每天都进行泥浴,清除并防止蚊虫叮咬。体长2.1-4.2米,体重2-4吨。
为了拯救犀牛野外种群,犀科所有种皆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附录Ⅰ,禁止活体、标本及动物制品在国际间交易。合法交易被禁止,但无法禁止黑市交易。现在野生动物走私规模已经仅次于毒品和军火走私,但是受到的惩罚却远逊于毒品和军火走私。
有些人说,动物园不是有白犀牛吗,就没有北部白犀牛吗?很遗憾地告诉你:没有。在动物园中易地保护起来的白犀全都是南部白犀牛。在分类上北部白犀牛和南部白犀牛是同一个物种的两个亚种,经过长时间的地理隔离已经产生了分化。
难道北部白犀牛就这样消失了吗?物种恢复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科学家已经保存了“苏丹”的成熟生殖细胞,虽然另两只雌性北部白犀牛因为健康原因无法自然受孕,但是可以采集到成熟的卵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培育试管犀牛。总之,人类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弥补过去犯下的错误。
在深圳野生动物园生活着一雌一雄两头南部白犀牛,希望所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也能像这两头犀牛一样,永远远离战争和盗猎,自由地生活在这颗蓝色星球上。
为纪念地球上最后一只雄性北方白犀牛“苏丹”的离世,画家黄智伟先生在深圳野生动物园犀牛雕塑园的一根树桩上,临时挥毫画了一头蓝色背景的犀牛,园方也顺势将此处景点命名为“犀牛望月”。好一个“犀牛望月”处,其实面对蓝色星球上刚刚离世的雄性北方白犀牛,真正应该抬头望一望天空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犀牛望月》,位于犀牛雕塑园处,以此纪念“苏丹”离世
交通指南
地铁7号线终点站“西丽湖站”B出口直达深圳野生动物园;
36路、49路、66路、路、路、路、M路、M路、M路、B路、B路、B路等多路公交车直达“动物园”站台;B、M等公交车直达“西丽湖地铁站”站台。
更多精彩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