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谁说中国历史上没有犀牛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https://m-mip.39.net/nk/mipso_5112735.html

回复「揭秘」,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野史奇谈

(图)犀牛,蒋大禄(绘)

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犀,指的就是犀牛,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这句话出处源自唐·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犀,是犀牛,词典里的解释是哺乳动物,形状像牛,颈短,四肢粗大,鼻子上有一个或两个角,生活在亚洲或非洲的热带森林中。然而,灵异之处就在它那只角上。《山海经》中有记载,有一种犀牛就长有三只角,一角长在头顶上,一角长在额头上,另一角长在鼻子上。

鼻子上的角短小丰盈,额头上的角厥地,顶上的角贯顶,其中顶角又叫通天犀,剖开可以看到里面有一条白线似的纹理贯通角的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说法就是由此而来,既指心中若有灵犀角中的那条白线似的纹理,我们的心灵便能默契相通,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角中有贯通两端的白色纹理线是犀所特有的,普通的牛角是没有的。可见,“犀牛角”的灵异。

多年前,我在参加一个民间绿色环保志愿者组织的活动时,在北京动物园第一次见到了活体犀牛。当时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指着那头小黑犀牛介绍说:“这头独角犀是从国外引进的,花了很多钱,目前是园内最贵重的动物。”犀牛是一种神奇而又有灵性的动物,在我国早已绝迹。而从国外引进的犀牛也寥寥可数,全国也只有极个别动物园有犀牛展出。

(图)犀牛分布图

时下,有的人认为中国不产犀牛,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中国不仅产犀牛,而且还曾是犀牛的故乡。不仅数量多,品种也多,不仅长江以南产犀牛,就是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上也曾经成群结队的出现过野生犀牛。

中国人是最早认识犀牛也是最早利用犀牛的;远在夏商时期,华夏先民们在生存斗争中就捕猎过犀牛。当然那时候人烟特别稀少,捕猎工具又非常原始,对犀牛的生存繁殖不会造成影响。

犀牛是食草动物,生性胆小,繁殖率低,但是它身体粗壮,除了头部和四肢,身体其他部位都被厚甲式的皮肤包裹,除了人类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天敌,就是虎豹之类猛兽对它也造不成伤害。从河南北部的安阳殷墟小屯村到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都曾出土过犀牛头骨。四川南部山区还有先民们画的犀牛岩画。

中国不仅出产双角犀牛(苏门犀),还有大独角犀、小独角犀,各地区产的犀牛品种不同,有的适应了中原大地寒冷的气候,有的适应了华南酷热气候。据甲骨文记载,几代商王像武丁、帝辛都曾经捕猎过犀牛,最多的一次竞捕获过71头。商代人多爱饮酒,把捕来的犀牛角锯下来做成觚、觞、觯、觥等酒具,犀牛骨做成了匕,犀牛肉是上等莱肴,犀革制甲和盾。商周留下来的青铜器有很多是仿照犀牛的形象铸造的,“犀牛尊”就是典型的双角犀造型,铸造非常写实而逼真,是一件上等盛酒器。兵戈扰攘的春秋战国时代,不仅给老百姓带来了无穷灾难,更给中国犀牛带来了空前绝后的浩劫。

(图)电视剧《王的女人》剧照

在铁甲出现之前,军士作战基本上都用犀甲、犀盾护体。诸候国之间互相攻伐,各方都投入了成千上万披着犀甲的士兵作战。由于战场上需要大量犀甲、犀盾,促使人们对犀牛长期狂捕滥猎,致使犀牛这一物种在中原地区急剧减少直至灭绝。只有华南、西南偏远地区还有少量野生犀牛。犀牛由盛到衰再至灭亡与无节制的猎捕、生态平衡的破坏、人口大量增殖及侵占了野生动物栖息地有直接的关系。甚至有些野生犀牛被逼到了国外,因为同中国接壤的印度、缅甸、尼泊尔等国还有野生犀牛。

鉴于此,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教训,千万保护好现有的野生动物,再也不要出现像中国犀牛灭绝这样的千古遗憾。同时希望国家能在热带地区划出一些自然保护区,引进犀牛(苏门犀),就像中国麋鹿回归故乡那样,通过人工繁殖,增加数量,然后再放归大自然。犀牛是食草动物,中国又曾是它的故乡,相信不远的将来,犀牛也会像麋鹿那样在中华大地快乐地生存,让我们子孙后代也能见到这种神奇而又有灵性的珍稀动物。

*作者:赵汗青,鱼羊秘史签约作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