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读者:熊仔
——
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的旅程。还记得我们曾在《一个少年的自画像》中,介绍过以精细、准确而著名的艺术家丢勒吗?(美的旅程丨一个少年的自画像)
长大后,小丢勒那股超乎常人的“较真劲儿”可比以前更厉害了。不管画什么,他都仔细琢磨,不把事情想明白决不罢休。
丢勒对艺术的勤恳、执着很快有了回报,他的绘画技巧一天比一天更高超,人们甚至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丢勒不会画的!
▲长大后的丢勒
直到有一天,大画家丢勒遇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有人找他画一头犀牛。
你也许会说,这有什么难的呀?
可是小朋友们,我们必须考虑到一个历史背景:在丢勒生活的年代(15世纪~16世纪),欧洲人还没有见过犀牛!他们只是通过航海贸易,得知了犀牛的存在。
年,一头来自印度的犀牛被装上远航的船只,漂洋过海运到了葡萄牙的里斯本,可是谁也没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港口,作为游泳好手的犀牛由于被铁链拴在甲板上,不幸被卷入了海水中。
可怜的犀牛不见了,可人们的好奇心没有停止,他们纷纷议论着真正的犀牛应该长什么样子呢?
丢勒希望为大家画一幅犀牛,解答人们的疑问。于是他参考了其他人画的素描,同时反复思考着人们关于犀牛的种种传说,最后丢勒画出了下面这张画。
在画稿上方,丢勒写下了“犀牛,”的字样,表示画中出现的,正是那头被从印度运来的犀牛。很快,丢勒又根据这张原稿,翻制出了下面这张木版画。
如果你曾经在动物园见过犀牛,不难发现与真正的犀牛相比,丢勒的画有着说不出的古怪:画中的犀牛穿着紧实的盔甲,背上多了一只角,脚趾过于巨大,并且全身布满了鳞片与神秘的旋涡图案——它更像是一种精心加工过的装饰品,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动物。
尽管画面有各种问题,但得益于丢勒精细的绘画技巧,这头“犀牛”看上去十分像模像样。由于那头真犀牛已经在里斯本淹死了,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丢勒画的,才是犀牛的本来面目。
这张犀牛的画像受到了所有欧洲人的欢迎,不仅在当时卖出了约张的“超高销量”,还在此后年间,一直作为标准的犀牛图像出现在教科书中。有人这样评价丢勒的犀牛:“可能还没有哪种动物画像对艺术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
小朋友们,正如中国俗语所说“假作真时真亦假”,当人们把假的东西当作真的,时间久了,“真”、“假”的概念就会颠倒过来,真的也就成为假的了。
你觉得为什么丢勒的“假”犀牛反而会被认为是真实的呢?
其实,在丢勒之后的时代里,一部分外出旅行的欧洲人是有机会见到真正的犀牛的,他们也带回了一些关于犀牛的图像,但人们依然相信丢勒的犀牛。这一方面证明了丢勒画技的高超,另一方面,也说明很多时候人们并没有去质疑那些“看起来合理”的东西。
▲上图用红色线条标出了丢勒的画框
还有,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与原稿相比,丢勒在插图稿中很巧妙地给图画加了边框,将犀牛牢牢地“框”在画面的长方形中。我们看到犀牛的角已经紧紧地抵住了右边框,而且它不得不夹起尾巴,才能把全部身体勉强塞进左边框里。
这并不是因为丢勒没有足够大的面积来画犀牛,而是他在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当时的观众:不管犀牛是多么危险的动物,现在它已经被人类完全地控制住了!
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丢勒的画框是多余的。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疯狂的偷猎行动导致犀牛名列“世界十大频危动物”之首,许多犀牛的亚种,就像那头葬身大海的印度犀牛一样永远的消失了。
现在,地球上仅剩5种犀牛,如果我们依然不约束自己的贪欲,未来地球上将没有真正的犀牛,以后的地球人,只能在丢勒的画里一睹“假”犀牛的风采了。
大自然拥有美丽,只有有洞察力的艺术家才能将其表现出来。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插图图源:Pinterest
-END-
主编:书虫|本期编辑:熊仔
视觉设计:喵喵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