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甘肃发现2650万年前巨犀新种,可能是有 [复制链接]

1#

6月17日,国际专业学术期刊《通讯生物学》发表了一篇中美合作团队发现“临夏巨犀”及科研进展的论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邓涛教授表示,通过对年在我国甘肃临夏盆地发现的巨型犀牛化石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该巨犀化石是巨犀的一个新种的结论,并取名“临夏巨犀”。

邓涛教授称,“临夏巨犀”生活在万年前,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它的化石遗骸在甘肃临夏盆地被挖掘出来时长度超过1米,下颌骨、环椎和头骨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据称,这只巨犀身长超过26英尺(约8米),高16英尺(约5米),重达24吨。它的体型是当今地球上最大动物非洲大象的四倍。

临夏巨犀头骨细长,躯干短,脖子长,没有角,肌肉发达,是草食动物,吃嫩枝和树叶。研究表明,“临夏巨犀”主要生活在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也有一些在东欧。大约万年前,巨型犀牛生活在青藏高原北部,然后向西南迁徙到哈萨克斯坦,接着是巴基斯坦。

邓涛教授说,巨型犀牛在向北去甘肃临夏的路上必须穿过青藏高原,这意味着那时青藏高原的海拔比现在低。此外,动物迁徙也与气候变化有关,所以万年前,当蒙古高原干涸时,这些巨型犀牛向南迁移。后来天气变湿了,它们又回到北方。因此,这一发现对整个青藏高原隆升过程、气候和环境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临夏巨犀可能是生活在巴基斯坦的巨型犀牛的后代。至于它们北迁的原因,除了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外,也有可能是躲避大型食肉动物的追杀,比如大型鳄鱼或者凶猛的半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