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六盘水一弘碧水穿城过天眼新闻 [复制链接]

1#

杨柳依依,河水潺潺。在河岸两侧,行人穿梭如织,或驻足拍照留影,或在休息椅上交谈,或一路竞走晨练,伴随着昫风和畅,一幅幅人水和谐的画卷在六盘水市水城河徐徐展开。  
  水城河又名响水河,发源于水城盆地西北端的落非戛犀牛塘,河长25.35公里,流域面积km2,横贯六盘水市中心城区。随着当地城市建设加速发展,水城河沿岸居民、企业增多,但市中心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不配套,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置便直接排入河道,水城河成了城市的纳污沟,水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年2月,因水质常年处于劣V类,水城河被纳入了全国城市黑臭水体名单。

水城河两侧樱花争相斗艳。卢赤摄

面对河道水体黑臭现状,六盘市投入经费20余亿资金,全面启动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对河道内淤积物、种植物、建筑物等进行全面清淤疏浚,实施清淤45.07万m3,土石方挖运.31万m3;对中心城区污水管网进行摸排,实施雨污分流,修建截污干渠(管)m,新建或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3个。
  实施综合整治,水城河得到有效治理,群众满意度达96%,成为年全国12个黑臭水体整治完成率为%的城市之一,水城河治理迈出实质性步伐。
  六盘水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全市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名河长上岗履职,开启河长高位推动,部门协同参与,群众共治共享治河护河的新格局。在水城河,有河长62名,保洁员27名,今年来已清理水草、青苔、漂浮物等余吨,补种草坪余平方米,整治河岸两侧流动摊点多起。
  同时,水城河是该市率先开启“河长+检察长”巡河的出发地;制定了建市以来的首部地方性法规《六盘水市水城河保护条例》,为理顺水城河保护管理体制、细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责、加强水城河保护提供了坚强的法制保障。  
  如今,“有事找河长”成为百姓共识,发现河流异样,群众可随时拨打河长公示牌上的举报电话。

碧绿水清的水城河上游瑶池。田甜摄

水城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现实写照,成为凉都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符号。
  六盘水市在河道两岸,通过水景、雕塑、实物展陈、大事记墙等方式,集中再现六盘水三线建设、改革开放、城市发展历程。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科技、文化”及“商、养、学、闲、情”等产业,沿河打造了9公里特色街区,建成小缸酒、土蜂蜜、猕猴桃、民族服饰等特色产品展销平台,让“山货”销有门路。并运用“三变+城市资源+扶贫”模式,将沿河商铺租用给低收入群体经营,为本地城市低收入群体创业就业、农村贫困人口进城务工开辟通道,提供就业岗位个,其中向贫困户提供保安员、保洁员、销售员等就业岗位近个,人均实现就业增收元每月。实现了治河与扶贫助困,打造了群众的致富河、幸福河。  
  据悉,六盘水市将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在全市积极推动示范性河流建设,切实打好污染防治与全面小康攻坚战,为六盘水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努力让每条河都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河。

张轩铭

编辑冉阿建

编审王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