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犀牛从北到南,我也曾生活在中国 [复制链接]

1#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从早期的象形文字,到岩画和壁画、再到陶瓷、青铜器、石器、玉器、书画以及其他物器上,存着大量的动物形象和动物图案。这些由人创造的动物文物,可能源自于真实的客观反映,也可能寓寄了颇多情感,既反映了文化史,也反映了自然史、对动物的驯养史。这些动物文物的脉络,根植于人类动物观念的变化,也源于环境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映射着不同文明的演替,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想透过博物馆动物文物系列,走进历史中的自然,也用自然的眼光去重新发掘历史。

今天是犀牛日,我们就从犀牛开始吧:

我家门口有犀牛

三千多年前犀牛曾遍布华夏,不仅产犀牛,还数量多、品种多,我们的祖先是那个年代“最懂犀牛的人”。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在野外遇到犀牛是很平常的事情,大约相当于今天在田野里遇到兔子。华夏先民们在生存斗争中也曾捕猎过犀牛,虽然那时没有狩猎禁令,不过由于当时人烟稀少、捕猎工具又非常原始,对犀牛的生存繁殖不会造成影响。安阳殷墟被动物学家们视为古代中国犀牛活动范围的北界,甲骨文卜辞明确记载殷王曾“焚林而猎”,捕获犀牛71头,战国之前,犀牛分布的记载集中于东部地区,战国之后犀牛数量由于捕杀大量减少。犀牛减少的其中一个原因为冷兵器时代犀牛皮革用来制作铠甲。《楚辞.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

我最好看,不许反对

——错金银云纹铜犀尊

人说商代开创了历代帝王的好酒风气,从此用珍稀材质制成酒具也成了时尚。《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中著名的象牙筷子故事中提到过: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硎,必将犀玉之杯。——大概意思是说:当年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箕子见了觉得害怕。因为箕子认为,用了象牙筷子,必然会不用陶杯,改用犀角做的杯子。

可见那时身居中原的统治者们对犀牛大象并不陌生。

这头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就是酒器,年出土于陕西兴平豆马村,这里是属于茂陵园区,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出身不凡,很可能本是茂陵陪葬,茂陵的主人是我们熟悉的汉武大帝刘彻。

图案精美程度已词穷,我们来说说它的出身,它究竟是什么犀?

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上的犀牛按地域分成非洲犀牛和亚洲犀牛,非洲犀牛又分为黑犀:

黑犀牛—嘴部是尖的,习惯吃树叶

IFAW/B.Hollweg

和白犀:

白犀牛——体型更大,嘴宽更方便吃草

IFAW

为什么白犀不太白,黑犀也不太黑?→犀牛医生有话说——犀牛为什么让我如此着迷?

亚洲犀牛:

印度犀:

更多→英雄母亲和一个国家公园的前世今生

另外两种生活在亚洲的犀牛是爪哇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我国有记载的最后一头犀牛就是爪哇犀牛,年我国的最后一头犀牛被杀,此后再也没人在我国境内见到过活的野生犀牛,目前全世界爪哇犀已不足百只。苏门答腊犀牛稍微好一些,据估计野外也不过多只。

说回这只铜犀牛,不同于独角的印度犀、爪哇犀(雌犀牛没有角),它有两支角。这透露了它的出身——是一头苏门答腊犀。

苏门答腊犀牛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有毛犀牛,一身棕色长毛,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它们是已经灭绝的披毛犀后代。

我最萌,反对无效

——成都镇水石犀

如果上面的错金银云纹铜犀尊见到了下面这位,一定会拱拱手叫声爷爷(如果它手抬得起来的话),不管是体型还是年岁都是担得起的。

图片来自网络

这尊石犀的外形十分巨大,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达8.5吨。略尖的头部有一道突起,就像是上下颌的分界,腮部还绘有卷云纹;身体两侧绘有大小不一的祥云状花纹;四只脚均刻有蹄;屁股和尾巴也是棱角分明。不过这个庞然大物,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其实是圆墩墩的大屁股,憨态可掬的外形,人送外号“萌牛牛”。

“萌牛牛”在地下沉睡了0多年,经挖掘后引发了国内考古界的重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